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號外STYLE > 號外STYLE > 音樂路 必須如此

音樂路 必須如此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音樂路,本來就崎嶇。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天,貝多芬在他創作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作品135)時,在樂章兩個主要段落標示了一個重要注腳:「Muss es sein? Es muss sein! Es Muss sein! 」(必須如此?必須如此!必須如此!),香港小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葉詠詩,選擇以此為樂團本樂季的命題,指出音樂路本來就崎嶇,重點是在商業掛帥社會裡堅持走下去;「必須如此」似是不顧後果的宣言,卻又在在展示了為音樂不惜一切的強大意志,令人對今年小交的節目非常期待。今年夏季,小交將會首辦為期兩個月的「Hks「酷」熱音樂節」,並精心策劃四場以跨界、破格主打的音樂會,光是看演出陣容已是耳目一新,節目包括由小交駐團藝術家、著名作曲家及電影配樂高世章主理的《高世章的神奇電影畫布》,指揮黎志華領軍演出的《最Hit電影古典名曲》,而獨立樂隊觸執毛的《Reflection》以及低音大提琴家Georg Breinschmid的《周末爵士夜》,將會是古典跟爵士樂、搖滾樂的完美融合。

Leon Ko_9737.jpg

用音樂重構電影故事

相信一眾舞台劇、電影迷對高世章(Leon Ko)這個名字不會陌生,曾經憑音樂劇《四川好人》、《白蛇新傳》、《一屋寶貝》、《奮青樂與路》等舞台作品八度獲頒香港戲劇協會的音樂獎項,及後更殺入電影配樂行列,為《如果愛》、《大上海》、《投名狀》、《捉妖記》等電影譜寫樂章,獲獎無數。一直以來為別人做嫁衣裳的他,今次跟小交的合作,可說是為自己作一次出道以來的回顧演出。

「我發現香港好像沒有做過電影配樂的音樂會,也好奇為何沒有人做。不論電影的質素如何,我也曾全心投入去做,可是電影一落畫就再沒有機會聽到那些音樂了,除非他們推出Soundtrack。所以你話,有幾多電影音樂會被記得呢?」因為不服氣,希望這些電影音樂能被更多人聽見,加上本身是音樂劇創作人的身份,今次的演出,他摒棄了逐個曲目演奏的傳統,改以戲劇形式重新將音樂作品串連電影配樂本身為了給予電影氣氛與畫面,而Leon今次的做法,則是將畫面蒙去,讓聽眾由音樂重新想像出畫面及故事,某程度上似是將音樂作第二次創作。

Leon Ko and Yip Wing-sie working_3014.jpg

「這是一組分成九個樂章的交響樂,而每段樂章都是源自我創作時的情感。」譬如其中一段關於人性的陰暗,配樂來自《魔警》、《暴風語》及《親愛的》,「我寫的時候都經歷著低潮,好想Reproduce這種感覺。」至於浪漫愛情,Leon將一段來自《大魔術師》的音樂寫成5至6分鐘的組曲,「這十分浪漫,音樂本來是在描畫一幅畫,在戲裡面是屬於梁朝偉跟周迅的愛情故事。」另外,還有一段關於英雄的,裡頭都是比較史詩式,很雄壯、宏大的音樂,「《大上海》裡面有首歌叫《定風波》,是講述一個上海梟雄的經歷,我將這首歌切開一半,前半是他少年時的狀況,到了中段,就插入《投名狀》、《捉妖記》的音樂選段 你知道這類英雄總有陰暗面,例如要作出決擇、要向上爬的時候,難免會用上骯髒手段,這些細節都要在音樂裡表現出來。樂章最後接回《定風波》後半段,故事就更完整。」

除此之外,Leon也特地為此音樂會邀來4 位歌手負責演唱部分,「我不想隨便找個歌星來唱。不是唱得好抑或壞的問題,而是他們將如何演繹。可能我習慣由舞台方式思考,我覺得今次在話劇上的鋪排十分重要,所以一定要找有舞台演出經驗的音樂劇歌手來幫忙。」


_MG_1509.jpg

一次以對倒為概念的音樂實驗

另一邊廂, 觸執毛也正密鑼緊鼓地籌備演出項目《Reflection》,樂隊結他手Mike Orange透露音樂會將會以現有作品改篇及新演的元素,「平日觸執毛很追求舞台上的Energy,不過今次跟小交合作,會想成件事更細膩、更Sentinmental。我們不會用上整個樂團,只跟幾位年輕、對音樂有冒險精神的樂手共同演出。」

音樂會取名《Reflection》,靈感原出自劉以鬯的《對倒》,取其鏡像的意味,貫穿整個音樂表演,「你試想想,一樣的風景,在湖面上或鏡子中都會映照出不同的況味,映像極相似,實情卻是顛倒的;我想音樂也如是,一堆音符會被不同載體變成當代及古典音樂,然後被現世以歷史跨度、類型、曲風去分門別類。我想帶出的思考是,當我們(創作人、歌曲)是載體,音樂何以有高低之分?為何Rock必須要『Vs』古典?音樂大同是否可能?我們將會與小交一同實驗找出答案。」

_MG_1428.jpg

「Reflection」概念更會伸延到音樂會的流程及空間佈局音樂會分成上下半場,嘗試以不同質感的音樂折射出生活中種種錯置、誤讀與差異。舞台將置於正中,左右兩旁設觀眾席,觀者互相對坐,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對望 由「觀眾看表演」到「觀眾看觀眾」,Mike覺得很有意思:「到底當一邊觀眾對演出有反應的時候,另一邊觀眾會否因此而反應?這也是好玩的觀察。就像今日社會,很多人都習慣先觀看他人如何觀看、如何批評,然後才發表自己的立場與看法;你更會發現,其實香港人對各種藝術的討論也如是。你問我為何會這樣,最主要就是他們欠缺了心裡面那把尺,連去欣賞、感受的能力都缺乏。」

Mike指,觸執毛向來知易行難,與其做大家聽不懂的音樂,他們希望追求音樂大同、雅俗共賞,「大家或許很習慣Metallica、李克勤配搭交響樂團之類的合作,但我想告訴大家,不,觸執毛做的不是這些。我們不要陪襯,也不做陪襯,這將會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實驗習作,我不排除效果會很Disaster(笑),但我們衷心期待,也希望觀眾能感受到台上那股敢於實驗的勇氣。」

musicend.jpg

Photo courtesy of HKS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