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在那段青蔥的懵懂歲月裡,曾經因為BEYOND而嘗試過夾Band;有多少人曾經在1993年的某個下午,在學校裡黯然落淚⋯⋯我想,對於我們這些成長於8、90年代,熱愛香港流行文化的一代來說,大概沒有人會不喜歡BEYOND。因為從1983年出道,到1993家駒離世,在這短短十年間,BEYOND的音樂,以至他們的精神,無疑已經深深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是的,雖然他們未必是最厲害的搖滾樂團,也未必是最受歡迎的音樂組合,但通過〈大地〉、〈歲月無聲〉、〈光輝歲月〉,到〈Amani〉、〈長城〉和〈海闊天空〉等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曲,其實都將BEYOND那種不甘於順從,願意為公義發聲,對弱勢的關懷,像種子一樣散播了在每一位樂迷的心裡。這也是為什麼在每一場社會抗爭運動中,大家都很有共識地,唱著BEYOND的歌。
我們都喜歡BEYOND,或是更準確地說,我們都喜歡有家駒的BEYOND。而死亡,則將他和當時的他們,變成了一個永恆的、屬於香港的傳奇。今年剛好是BEYOND成立35周年,他們當年的經理人Leslie Chan,特別於上個月在荔枝角D2 PLACE TWO舉辦了《BEYOND傳奇35周年展覽》,除了展出樂隊曾使用的結他、簽名海報、親筆手稿外,也有多張金唱片及白金唱片,以及大量珍貴的BEYOND照片,讓大家可以再次重溫那段已逝去的老好日子。我們也趁此機會訪問了Leslie,談談關於BEYOND的故事。
可否講解一下這次展覽的構思,想帶出什麼訊息,以及為什麼會想在這個時候辦BEYOND 展覽?
展覽構想在2016年下半年已經產生,原因是自己手頭上保存了相當大數量、而且相對是從未曝過光的BEYOND歷史文物,對BEYOND歌迷來說可能是難得一見的珍藏,展覽結束後將絕大部份的展品進行拍賣,拍賣後的所有收入,將會捐給我所信仰的宗教中心;這個想法除了可以給BEYOND歌迷帶來一個展示機會、同時可以讓他們有機會擁有他們偶像的物品。
不只BEYOND,這35年香港的變化也很大。如果家駒還在,你覺得今天的BEYOND會是一支怎樣的樂隊?
你怎樣看這35年的變化,包括BEYOND和香港?假如家駒沒有離開我們,我深信今天他依然給我們帶來美好的音樂,今天的BEYOND依然是那麼偉大;35年不是一個短的時間,今天、BEYOND的影響力在樂壇依然創作傳奇,尤其是在中國內地;香港的變化、我不適合說太多,因為我在早在1999年底已經移民澳洲,過去的17年一直在悉尼生活,對香港的了解只是透過片面的新聞報道。
BEYOND的精神是什麼?這種精神怎樣Apply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BEYOND的音樂精神可以很簡單的說是:不會隨便言敗、堅持自己的理想、真實地去表現自己、挫敗的背後就是信念。所謂的搖滾精神、獨立樂隊的態度,你是怎樣理解的?過去BEYOND有曾妥協過嗎?他們當時是怎樣處理這些商業市場上的矛盾?搖滾精神就是年青人對社會發聲的一種態度,這是一種負責任的積極行為,也是一種健康的尋找共鳴方式。BEYOND在當年的樂壇曾做出過一定程度的妥協,一些我今天看來是沒有必要的妥協;當時他們或者我們共同面對過的矛盾是相當的無奈,但大家的心底卻無時無刻地希望找出一個缺口、或者空間去打破這種局面,為什麼88年底會出版一張比較搖滾的「真的見証」、為什麼在91年曾經計劃出版一張純搖滾風格的雙唱片,就是基於對香港音樂市場的不滿。
所謂的搖滾精神、獨立樂隊的態度,你是怎樣理解的?過去BEYOND有曾妥協過嗎?他們當時是怎樣處理這些商業市場上的矛盾?
搖滾精神就是年青人對社會發聲的一種態度,這是一種負責任的積極行為,也是一種健康的尋找共鳴方式。BEYOND在當年的樂壇曾做出過一定程度的妥協,一些我今天看來是沒有必要的妥協;當時他們或者我們共同面對過的矛盾是相當的無奈,但大家的心底卻無時無刻地希望找出一個缺口、或者空間去打破這種局面,為什麼88年底會出版一張比較搖滾的「真的見証」、為什麼在91年曾經計劃出版一張純搖滾風格的雙唱片,就是基於對香港音樂市場的不滿。
對於BEYOND四子,你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1985年10月份第一次在高山劇場看他們的演出,他們的演出還未結束我就決定要簽他們,馬上跑到後台去找他們,可是當時我連他們誰是家駒、誰是阿Paul都搞不清楚。
你們是怎樣面對家駒離世?過了多長時間才「復原」?
相當長的時間,差不多七、八年吧,一直到現在我都在避免去聽BEYOND的歌,每當我聽到BEYOND的歌、就算是現在在現場看BEYOND成員唱他們的老作品時,呢種感覺都是屬於沈重、並不喜悅的。
對於三子的決裂,你又有什麼感想?你相信BEYOND會有一天再次出現嗎?
答案:樂隊解散、成員的分開,我不覺得是一回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那是非常正常的過程,這種事情在歐美樂壇都不是什麼新聞,比他們來得更火爆、更激烈的都有⋯⋯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會那麼的在意、那麼的介意;BEYOND未來的合體也同樣是另一種正常的過程,分開後合體、合體後再分開⋯⋯我深信BEYOND 總有一天會再次站在台上,給大家再次帶來那曾經失落過、曾經褪色過的「昔日舞曲」。
面對今天的香港,以當年BEYOND的立場出發,你有什麼意見可以分享給今天的年輕人嗎?
只要是負責任的方式,任何發聲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