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過VAN CLEEF & ARPELS於中環太子大廈的旗艦店,看著店外那堵日夜閃耀,幾乎已成為地標的玻璃竹林外牆,大抵不會察覺,店內已是截然不同的風景。旗艦店不久前徹底翻新,同是找來早在2011年旗艦店開幕時便為品牌操刀設計的設計事務所JOUIN MANKU主理,在保留旗艦店原有經典建築的基礎上,塑造出融和摩登城市與自然景觀的室內空間,煥然一新。
而在這裡,是品牌少有存放著歷史典藏HERITAGE COLLECTION的地方,當中包括早至1920至1980年代的古董珠寶,展現品牌在各個年代的珠寶美學。
自然與建築的交匯
2011年,VAN CLEEF & ARPELS於中環置地太子大廈開設亞洲首家、也是全球第三家旗艦店,其時找來品牌「御用」設計事務所JOUIN MANKU操刀設計,到近十年後,品牌翻新旗艦店,自然也是由PATRICK JOUIN和SANJIT MANKU這設計二人組主理。VAN CLEEF & ARPELS與JOUIN MANKU的淵源始於2006年,全球總裁及行政總監NICOLAS BOS邀請他們為品牌設計店舖及展覽空間,看中的是他們糅合傳統建築工藝及實驗性前衞視角、摩登雅致同時富藝術感的設計風格,與品牌一直以來堅持的美學不謀而合。
二人當年設計中環旗艦店之時,已被香港都市與自然共存的衝突景觀深深吸引,因而設計了一堵玻璃外牆,內裡全是一節節玻璃管,閃耀之時就如一片竹林,營造高樓之中的一道自然風景,一直是旗艦店的標誌建築。到今年旗艦店翻新,JOUIN MANKU特地保留當年這個經典設計,而將設計重點都轉移到店內。由置地太子大廈走進店內,先是一堵佈滿幾何圖案的石材外牆映入眼簾,細心一看,JOUIN MANKU巧妙地將品牌標誌菱形融入其中。櫥窗內放置了一幅又一幅綴以縷空花卉圖案的和紙嵌板,配襯著品牌以大自然為題的珠寶,交織成靜謐自然的氛圍。JOUIN MANKU亦特地融入香港背山而建的建築特色,如蜿蜒的煙燻橡木階梯、抽象蕨類刺繡圖案的淡綠色牆紙等將戶外的自然風光延伸至店內,同時也從城市中的摩天大樓獲得靈感,設計出店內高低不一、流麗曲線的陳列櫃,展示品牌詩意盎然的珠寶及腕錶。摩登與自然共冶一爐,正是向香港的獨特景致致敬。
重現歷史典藏
早前旗艦店翻新後開幕,品牌特地展示了一批HERITAGE典藏系列。品牌的HERITAGE系列匯聚百多年來數百件歷史珍品,而位於中環的旗艦店則是品牌少有收藏較多HERITAGE系列珠寶的店舖,亦會定時作全球巡迴展覽,當中包括早至1920至1980年代的古董珠寶,呈現品牌隨著不同年代演變的設計風格。
Heritage可轉換式胸針,circa 1927,以黃K金、玫瑰金及鉑金鑲嵌鑽石
Heritage Jersey 頸鏈, circa 1955,以黃K金及鉑金鑲嵌鑽石
1920S-1930S
一戰後的1920年代,巴黎興起ART DECO風氣,VAN CLEEF & ARPELS除了創作向來擅長以大自然為靈感的珠寶外,也貼合時代設計了一些以抽象幾何線條為主的作品,品牌其中一個經典設計LUDO手鐲正是在1930年代誕生。LUDO之名來自品牌家族成員之一LOUIS ARPELS的暱稱,當時品牌從COUTURE取材,將腰帶的概念放諸手腕造出LUDO BRACELET,金質鍛帶飾有磚塊或六角形圖案的網眼,並配上如皮帶扣的金扣細節,佩戴起來柔軟貼手,一推出便大受歡迎,直到1950年停產,近年才再度面世。今次展出的HERITAGE LUDO手鐲及耳環來自1930年代面世初期,在黃金手鐲上鑲嵌了帶有ART DECO風格圖案的鑽石及綠松石,大膽卻和諧。
Ludo 襟針,circa 1936,以黃K金及白K金鑲嵌綠松石
Ludo 手鐲,circa 1935,以黃K金鑲嵌綠松石、黑色琺瑯及鑽石
1940S-1950S
時裝與珠寶相輔相成,二戰後的1947年,CHRISTIAN DIOR為女性帶來了THE NEW LOOK,開胸領口、圓弧窄肩、收緊腰部及豐臀線條的剪裁,配搭豐盈傘裙設計,成了戰後的經典造型,而同時BALMAIN、GIVENCHY、BALENCIAGA等品牌亦塑造了各種簡約又前衛的女性穿衣風格,因著時裝,珠寶設計也隨之改變。這個時期的珠寶更強調輕盈感、女人味,1930年代常見的幾何圖案漸漸被自然簡約的線條所取代,也因為戰後難以尋獲珍貴寶石,珠寶設計多以黃金配上鑽石,營造簡約而輕盈的感覺。VAN CLEEF & ARPELS不少經典設計如ZIP、SERGE、CHEVEUX D'ANGE及CORDES等均是在這個時期,由COUTURE取
得靈感而來。今回展出的HERITAGE系列中就有一條名為JERSEY的頸鏈,以布料為名,顧名思義即是令人戴上頸鏈就如衣領般舒適貼服,品牌工匠採用黃金造出編織紋理,並配上鑽石,簡約而時尚。
HERITAGE MARCHÉ AUX FLEURS 胸針,CIRCA 1969,以黃K金、玫瑰金及鉑金鑲嵌紅寶石、祖母綠及鑽石
HERITAGE EUCALYPTUS 耳環, CIRCA 1969,以黃K金、白K金、玫瑰金及鉑金鑲嵌鑽石
1960S
來到1960年代,普普藝術(POP ART)興起,珠寶設計也隨之而變得大膽玩味,用色更鮮艷,也更強調複雜的層次與質感,所以這個時期的珠寶經常用上彩寶、凸面寶石、甚至是貝殼或未經切割的寶石,又或是將黃金雕刻成不規則形狀或磨砂質感,營造衝突的美感。例如今次展出的HERITAGE系列中的EUCALYPTUS耳環,正是採用黃金,雕刻成具立體感的形狀,並加入凹凸不平的觸感;而MARCHÉ AUX FLEURS胸針則結合紅寶石、綠寶石及鑽石造成花卉圖案,皆呈現了1960年代前衞且帶有藝術意味的珠寶風格。
HERITAGE TÊTE DE CHEVAL 胸針,可轉換為吊墜, CIRCA 1972,黃K金及白K金
HERITAGE PAISLEY 耳環, CIRCA 1990,以黃K金及白K金鑲嵌黃色及藍色藍寶石、紅寶石、 祖母綠及鑽石
1970S-80S
1970年代,提倡自由、反傳統的嬉皮士次文化盛行,令女人更勇於表達自我,這個時期的珠寶設計比1960年代更時髦、大膽。同時亦因為70年代初期黃金的價格較低,不少珠寶都大幅用上黃金,使之重回潮流。VAN CLEEF & ARPELS在當年就創造了不少復古金飾,如今次HERITAGE系列中的TÊTE DE CHEVAL胸針,以希臘神話中象徵好運、希望和美麗的飛馬為靈感,品牌工匠手壓黃金,造成立體突面的馬形圖騰金牌,造工精緻之餘亦體現了當年大膽自由的設計風格。
同時,ARPELS BROTHERS也是在70年代頻繁出發到印度搜羅罕見寶石,深受印度文化啟發,而創作了不少結合紅、綠寶石及鑽石的設計,這是印度珠寶中常見的色彩配搭。如HERITAGE系列中的PAISLEY 耳環,就以黃金及白金鑲嵌黃色及藍色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及鑽石,造出起源於17世紀印度的腰果花圖案,寶石大小一致且色彩豐富,極考工匠手藝之餘,也流露濃厚的印度風情,品牌至今不少珠寶設計仍深受印度文化影響,成為標誌風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