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FASHION > FASHION > 大銀幕與香奈兒

大銀幕與香奈兒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大銀幕內外,香奈兒的魅力和前衛征服了一輩又一輩女星,一代又一代觀眾。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無論是紅毯上還是大銀幕中,從經典搭配到新季流行,香奈兒和電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早從2、30年代開始,一直對藝術非常感興趣的GABRIELLE CHANEL就經常通過設計服裝與舞蹈、戲劇和電影界合作:她和畢加索聯手,一個設計服裝,一個設計舞台布景;她為ANNA KARINA改了藝名,助其橫空出世;她受美高梅老闆SAMUEL GOLDWYN誠意邀請,「出戰」荷李活以透過服裝設計來增加票房收入。大銀幕內外,香奈兒的魅力和前衛征服了一輩又一輩女星,一代又一代觀眾。

21_Cate_Blanchett_in_Blue_Jasmine_Prod_DB_copyright_Perdido_Productions_DR.gifCATE BLANCHETT IN BLUE JASMINE PROD DB © PERDIDO PRODUCTIONS / DR‭

她與荷李活

1930年夏天在蒙地卡羅,GABRIELLE CHANEL通過俄羅斯公爵DIMITRI PAVLOVICH遇到了美高梅老闆SAMUEL GOLDWYN。為了重振自1929年「黑色星期四」以來幾乎停滯不前的美國電影業,並使觀眾再次對電影世界的美好著迷,這位大亨邀請GABRIELLE CHANEL將他的電影明星們轉變為時尚的偶像——無論是在銀幕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

GABRIELLE CHANEL此時47歲,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是從歐洲到美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儘管成長經歷坎坷,但從商店銷售員、帽子設計師再到高級訂造服大師,職業生涯一往無前。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她並不需要荷李活的收入或加持。但是或許荷李活需要她——SAMUEL GOLDWYN認為「來影院看電影的人希望學習其他女人的穿衣方式」,而當時的電影服裝設計因為拍攝及播放的時間差,遠遠落後於潮流。他覺得,GABRIELLE CHANEL能將她的優雅帶入荷李活,故而邀請她每年來洛杉磯兩次,為自己的明星設計服裝和指導搭配,薪酬為100萬美金——那是1931年。

15_Margot_Robbie_in_Once_Upon_a_Time_in_Hollywood_HD.gifMARGOT ROBBIE IN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讓SAMUEL GOLDWYN等了一年才回覆的GABRIELLE CHANEL與鋼琴家好友MISIA SERT終於前往美國。到達洛杉磯時,GRETA GARBO親自接見她,報紙登上「兩位皇后相遇」的標題。MARLENE DIETRICH成為她的朋友之一,GLORIA SWANSON、ERICH VON STROHEIM、GEORGE CUKOR、CLAUDETTE COLBERT等也渴望與她見面。唯獨洛杉磯的媒體們並不待見這位女士的到來,他們認為荷李活的風尚正在引領美國,何需巴黎?GABRIELLE CHANEL此趟出行甚至被解讀為「時尚中心從巴黎轉為了洛杉磯」。

GABRIELLE CHANEL為三部影片: 《PALMY DAYS》、《TONIGHT OR NEVER》以及《THE GREEKS HAD A WORD FOR THEM》設計了服裝。沒等後兩部影片製作完她就離開了:「美國人追求的舒適正在殺死他們。」從另一角度看,她手中的低調和精緻與荷李活的魅力概念或許亦背道而馳。

不過這段短暫的經歷讓她認識到,服裝需要「上鏡」的需求,並融合到她之後的設計之中。

13_Lily_Rose_Depp_at_the_2019_Venice_Film_Festival_HD.gifLILY ROSE DEPP AT THE 2019 VENICE FILM FESTIVAL

她與舞台

在荷李活之前,GABRIELLE CHANEL很早就和舞台有緊密聯繫。1912年,她開始為女星GABRIELLE DORZIAT製作帽子。這位女明星是第一位在公共場合配戴CHANEL出品的帽飾的女演員,當時她在巴黎的輕喜劇院(THÉÂTRE DU VAUDEVILLE)表演《俊友》(BEL AMI),逐漸將品牌的設計引入公眾視野。

22_Kristen_Stewart_in_Personal_Shopper_copyrightLes_films_du_Losange_Carole_Bethuel.gifKRISTEN STEWART IN PERSONAL SHOPPER ©LES FILMS DU LOSANGE / CAROLE BETHUEL

各種機緣之下,GABRIELLE CHANEL又認識了俄羅斯芭蕾舞台創辦人SERGEI DIAGHILEV、作曲家IGOR STRAVINSKY,以及藝術家JEAN COCTEAU等。最初與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合作或許是因為看中她「殷實的錢包」,但逐漸地,所有人都意識到她的卓絕才華。首先邀請她作為藝術家進入舞台事業的JEAN COCTEAU曾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她一直按照似乎只對畫家、音樂家和詩人才有價值的規則從事時尚工作。」他邀請GABRIELLE CHANEL為新劇創作戲服——而她非常著迷的藝術家畢加索會設計舞台布景——她當然馬上就答應了。

「現在,法國前衛社交文化圈向GABRIELLE CHANEL張開懷抱,她是進入這個高級圈子的首位裁縫,而且也算是白手起家。」

07_1992_Victoria_Abril_White_Suit_El_Deseo_Mimmo_Cattarinich_LD.gifVICTORIA ABRIL IN TACONES LEJANOS BY PEDRO ALMODOVAR © EL DESEO – MIMMO CATTARINICH

她與法國電影

荷李活雖然不很崇尚GABRIELLE CHANEL的風格,但另一邊,法國電影界卻對她趨之若鶩。GABRIELLE CHANEL遇見了正在為《霧港碼頭》(PORT OF SHADOWS)尋找連衣裙的MICHÈLE MORGAN。「這樣的電影不需要連衣裙:雨衣、貝雷帽,僅此而已!」歷史證明了她的先見。多年後,女明星ROMY SCHNEIDER熱情洋溢地說道:「當我穿上我的第一件『CHANEL』時,我意識到我再也不需要其他了……她是獨一無二的……這種優雅,比起讓眼睛看見美麗的衣服更使精神感到愉悅。」她也成為了品牌最忠實的擁護者之一。

不久前剛去世的法國新浪潮女神ANNA KARINA也可以說是因她而橫空出世。原名HANNE KARIN BAYER的ANNA KARINA是丹麥人,17歲去巴黎闖天下,身無分文唯有在路邊畫粉筆畫,得到賞錢就去DEUX MAGOTS咖啡室喝咖啡。之後有幸被一間模特兒公司的總監發掘,獲引薦拜會《ELLE》雜誌創辦人兼總監HÉLÈNE LAZAREFF。當時辦公室內有位身穿軟呢套裝的優雅女士,聽到她結結巴巴用英語說想當演員,便問道:「請問你高姓大名?」她如實回答。女士大叫:「無人會記得這名字。」跟著繼續說:「不如改個藝名叫ANNA KARINA吧。」——為她改名的正是GABRIELLE CHANEL。搖身一變的ANNA KARINA在時運推動下更成為新浪潮電影女神,兩人之後一直關係緊密,回憶起那電光石火的一刻總是非常高興。

02_1960_French_Actress_Jeanne_Moreau_in_Les_Liaisons_Dangereuses_by_Roger_Vadim_copyright_LD.gifFRENCH ACTRESS JEANNE MOREAU IN 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BY ROGER VADIM © SUNSET BOULEVARD/CORBIS

那一輩不少女星都鍾情於品牌設計的簡潔線條及優雅氣質,並與品牌建立深厚關係。BULLE OGIER在法國導演JACQUES RIVETTE的作品《瘋狂的愛(L'AMOUR FOU)》中穿著牛仔褲或迷你裙,拿著私伙的菱格紋手袋演出。JEAN-LUC GODARD的第三套劇情片《女人就是女人(UNE FEMME EST UNE FEMME)》一場咖啡室的戲,JEAN MOREAU穿著品牌大衣出場。而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日常出街或者出席活動,不少女明星也將CHANEL時裝作為首選。

1月8日開幕將持續至3月1日的新浪潮導演JEAN-LUC GODARD電影回顧展正是由CHANEL與法國電影館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共同呈獻。60年前,JEAN-LUC GODARD的《斷了氣》登上大銀幕,盡現法國新浪潮電影的自由與極致的現代主義風格,亦令GODARD「高達」這個名字被全世界電影愛好者熟知。其中因為活潑瀟灑的氣質,大放異彩的JEAN SEBERG,如今也用另一種方式回歸銀幕:現任品牌繆思KRISTEN STEWART近期在澳洲導演BENEDICT ANDREWS執導的同名電影《SEBERG》中飾演其本人,續寫時尚影緣。老佛爺KARL LAGERFELD繼承者、品牌現任創意總監VIRGINIE VIARD亦從法國新浪潮電影時期女星的反叛個性汲取靈感打造了2020春夏系列。當時空交錯,唯一不變的或許是CHANEL的傳奇和輝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