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FASHION > FASHION > Bruno Sialelli 為Lanvin 帶來幽默感的第一場騷

Bruno Sialelli 為Lanvin 帶來幽默感的第一場騷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Lanvin新任創意總監Bruno Sialelli在2019年秋冬巴黎時裝周期間帶來的,品牌年初才宣佈的新任創意總監人選,一個半月後的女裝周,他如期交上第一份答卷。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可以說這是個幾經波折後的新生,而這次新生正是由這位Lanvin新任創意總監Bruno Sialelli在2019年秋冬巴黎時裝周期間帶來的,品牌年初才宣佈的新任創意總監人選,一個半月後的女裝周,他如期交上第一份答卷。

BRUNO_N&B_1-2.gif新生,是因為這位履歷精彩的設計師初次獨挑大樑擔任這個由複星集團控股的法國時裝品牌Lanvin的男女裝創意總監,這是對Sialelli的新生;而對於Lanvin,何嘗又不是, Sialelli為品牌帶來了自己的風格,並區別於前任幾位創意總監,它文藝、年輕且隨性,不同面料、淨色與印花、緊緻與鬆弛之間的組合出現在同一個套裝上,而上述的元素出現在剪裁玩味的廓形上,使觀眾如浴春風般清涼。可冷靜後我們想起了他在Loewe當男裝設計總監的經歷,毫無疑問Sialelli堅持了自己的風格,可這樣在風格上的堅持是否會隨著他職業生涯的轉變而使得人們對風格的認知投放也發生改變,從而引發客戶群體的流動呢?我們拭目以待。

這個系列讓人感到煥然一新,風格的轉變可是大膽的舉動。

對,我覺得新設計中大膽嘗試確實很重要,特別是我的第一場秀,要讓觀眾們體會到背後是有一整個項目在支撐,結合品牌的審美並在此基礎上追求新的嘗試,後續也將會有所不同。

你設計這一系列花了多少時間?

大概一個半月吧。 Lanvin在很多人眼中是個很大的時裝屋,有充份的資源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作品。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團隊,人數也不少。

對於品牌來說,你是一個新面孔,所有的設計也都是新的。很多人應該會好奇你是怎麼進入Lanvin以及如何踏入到時尚界的,你在什麼時候意識到你自己應該做這一行的?

這個問題其實不太好回答,因為有時候我也沒法給出準確答案。我很早就有了這個想法,15歲就因為各種原因立志要在時尚界打拼。我母親曾經給法國有名的喜劇演員做過服裝,而且她在1990年代與Jean Paul Gaultier還是好友,於是我也順理成章地對時尚感興趣。但是那時我太年輕了,而且住在法國的馬賽,還沒搬到巴黎。不過鄉下是個相對概念,馬賽並不算是鄉下,它是法國第二大城市。但是在法國,與時尚有關的一切都在巴黎,而其他地方只有對時尚的嚮往。因為我當時沒法去巴黎,所以我決定除了上學之外,還在馬賽的一家劇院打工,這也給了我接觸傳統時尚風潮和孕育眾多精美作品的機會。我在這個階段學會了怎麼製作褶皺,怎麼裁布,同時也了解了不同的紡織物等等。後來我有幸去了Christian Lacroix時裝屋實習,這段經歷成了我命運的轉折點,當時我才16歲半,但在那一刻我決定這輩子要進入時尚行業。我剛滿18歲就去巴黎報名了一所時裝學校,畢業後直接就去了Balenciaga,由此開啟了我的時尚設計之路。

我在時尚行業也待了很久,從之前的Christian Lacroix到Nicolas Ghesquière時期的Balenciaga,現在大家對時尚的定義其實有了巨大的變化。你怎麼看待這些變化?你覺得你還喜歡時尚嗎

這其實正是我喜歡時尚的原因。我通過了解過去的風潮,能夠從宏觀上看待我的職業,我在時尚界的經歷以及變化等等。但我覺得重新塑造自我的認識也很重要,比如對自己未來的看法,自己所想傳達的思想以及自己的想像等等,所以我並沒有懷舊情緒。當然我有很多不一樣的體驗,對於Christian Lacroix來說,更多的關注點是高級訂製,所以我需要去懂得怎麼做,怎麼表達,把懂得怎麼做的能力訓練到極致。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跟時尚沒有太大的關係。在Balenciaga的經歷則是更多地集中在學習時尚、設計,如何定義一個人物和深挖人物性格等等。跟Ghesquière共事的時候,我需要練就很強的設計能力,我在那兒學到了如何在設計的過程中處處做到精益求精。後來轉到Acne Studios工作,那裡也是強調如何思考時尚。總的來說都是很好的一段經歷,但跟Balenciaga不同,Acne Studios主要靠銷售成衣。在Balenciaga,對時尚的探索會更深,因為有很好的配飾來支持銷售,整個過程其實是用服裝來實現某種想像,或者某種自己的小宇宙。而Acne Studios則側重銷售,對我來說這段過程更真切、有趣,感覺很有包容性但也非常有時尚感。在Paco Rabanne的經歷就和Balenciaga的經歷差不多了,更多的都是去塑造一個女性形象,塑造某一種類型的衣服,要更有邏輯性和整體性的思維。 Loewe的經歷又是另一種體驗,我作為男裝設計總監,整個階段其實是個有趣的挑戰,讓我可以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式,這同時也訓練了做男裝的手法。總的來說在Loewe我完成了一些不錯的項目,作為男裝設計總監,有一定話語權,這點非常重要。然後現在來到了Lanvin,我對整個系列擁有了完全的話語權,這也算是讓人激動的另一種體驗吧。

PFW_WOMENS_AW19-20_LANVIN_522.gif你目前對Lanvin的設想是什麼?

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關於對Lanvin的設想,我們現階段還在嘗試定位中。就目前來說,我希望能將Lanvin這個古老的時裝屋用現代的,更具吸引力的方式重新展現出來。我希望我們對作品的設計更加有包容性,將更多有趣的故事融入到作品中,重新激發出人們對這個時裝屋的慾望。對於作品本身來說,我覺得Lanvin應該多嘗試其他類型的設計,因為現在我們主要還是做晚裝為主,這確實很重要,也是我們品牌的殺手鐧,因為這提升了我們的識別度。但我覺得Lanvin完全有能力做其他類型的產品,強調多元和獨立性,從而吸引年輕消費者。

確實我們看到整個秋冬系列給人更加年輕和清新的感覺,像是為一位活潑有趣的年輕女性所設計,使用了很多亮麗的顏色。設計中也運用了很多不同的可愛圖案,這很有趣,我能理解為這是你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和顧客們交流嗎?

我覺得活潑的感覺總的來說很吸引人。但我那一代人並不一定喜歡活潑,我覺得這一款新的設計可能是Lanvin更加有個性的開端,我在設計衣服的時候,便試圖用這個專屬於品牌的亮色衣服來尋找靈感和作品的基因。我覺得Lanvin是關乎顏色,也關乎冷峻和堅定,當然Lanvin也是完美、漂亮、力量和智慧的代名詞。所以我試圖把代表Lanvin的一切元素融匯在設計中,並為品牌帶來幽默感。我覺得私下我也是個有幽默感的人,所以這也是我力圖融入到設計中的一種情緒。當然,活潑也關乎幽默,這種感覺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最開始你是在什麼情況下計劃這一切的?

所有的一切都源於對時裝屋裡的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譬如Sofie,她是檔案館館長。還有此前在這裡工作過的人,他們都會分享許多故事給我,我也從中提煉出他們對Lanvin的看法,也去了解品牌遇到的瓶頸,以及做得出色的地方。一切都源於此,跟大家交流,並試圖體察他們的心態和想法。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跟檔案館館長的交流,她給我講了許多關於Jeanne Lanvin和之前在這裡工作過的設計師們的故事,我認為充份了解品牌的歷史非常重要。當然此前我就對這間時裝屋的歷史有所了解,但聽專家再講一遍則是另一回事。我去檔案館讀了一些資料,然而估計只佔藏書的百份之一。因為這裡的資料實在太豐富了,這已經足夠讓我了解品牌的風格和設計等等,在這裡我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這讓我後面的設計也凝聚了更多的感情因素,整個過程並不是去嘗試設計上世紀40年代的裙子,更像是去了解一些東西,去體會某種情感。

有時候設計師可以用符號或者通過某種抽象的方式去表達,但你是通過什麼方式把這些東西用現代手法去表現出來的?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身邊有很多漂亮的女性,有時候我會想,她們會不會被這些衣服吸引,會不會穿這些衣服,會不會想買?我盡可能用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去站在潛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就像是從慾望入手,當然我盡可能考慮到所有人,因為你的潛在消費者可能是任何一類人。設計的時候可能需要去設定一類人群,以此獲取靈感。當我在參閱檔案的時候,我發現Jeanne Lanvin當初研究了中世紀詞彙,於是我就告訴自己Lanvin有這個歷史傳統,設計中不能忘記,因此我試圖在2019年的語境下去重現中世紀的風格。基本上就是這樣,當然我不會告訴你細節,哈哈。

我完全同意。有時候想要保留傳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就算知道應該賦予傳統新的時代的內涵,但這個限度到底在哪裡確實很難把控。如果太創新,整個東西就會完全喪失傳統的味道,不僅是對於時裝屋,對於來自不同時代的消費者也是。

對,既要做到可讀易懂又要收斂。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提出一個更宏大的概念、一種美麗的顏色,或者是有趣的印花,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並不容易。你要做到有些炫酷,有些強烈,有些好玩,然後在現實之間找到平衡,所以我認為這一季中出現的造型是可以疊搭的,但也有一件衣服單穿的造型,關鍵就在於如何找到平衡。當最後你將這些造型拆開看時,它們有趣的部份都互相呼應。我認為一場秀中的一部份如此是沒問題的,人們來到店裡可以重新定義這些搭配。我們決定以這種方式呈現這些衣服,但人們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穿著。

PFW_WOMENS_AW19-20_LANVIN_549.gif我注意到有一件佈滿刺繡的黑色連衣裙。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感覺有點像一個停頓,因為這是唯一一件純黑色刺繡的裙子,剛看到的時候覺得很炫酷,為什麼會設計一件這樣的裙子?

這背後有一個中世紀的故事,關於聖喬治和龍的傳說。這些刺繡基本上是對這個故事的一種解讀。你可以看到一個騎士與龍在搏鬥。這是一個對聖喬治和龍傳說的現代解讀。

那為什麼要根據這個故事創作這個作品?

因為這故事很美,我喜歡美的東西。

那是當然。如今顧客在時尚之中要尋覓一種什麼東西?我們總想在一些東西之中表達自己,他們想在照片裡展現自己,在社交媒體中詮釋自我,那麼在時尚裡呢?

也許是我們想演繹鮮活的事物,通俗來說可能是這樣。但總體來講,我覺得時尚在過去幾年裡,隨著數字媒體的出現以及強烈的品牌效應,的確經歷了很多轉變。這些品牌背後有一些很厲害的團隊,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呈現品牌形象和系列,我覺得大眾始終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我們現在對事物厭倦得越來越快,因為我們一年至少需要推出四個系列。要設計出更具故事性、功能性更強、更具考量的系列。我們也必須承認這樣的事實 —— 我們要面對成千上萬的圖像,如果想要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你就必須要知道遊戲規則,因為一個系列在店舖裡的生命週期是有限的,大概四到六個月。同時你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通過視覺性很強的櫥窗,使顧客為你駐足。所以我認為一個系列能在市場上保持新鮮度很重要。這也是Lanvin和別的品牌相比,更可以做到對過程的把控。我們的邏輯是建議一些搭配,而不是強加於人。不是將同一雙鞋的設計,用30種不同的顏色做30次。這是我所喜歡的方式。雖然我欣賞很多設計使用了這樣的方式,但是我覺得Lanvin並不是將設計強加於人,應該是更具包容性的。

你的設計思路都很具象,你知道通過這些色彩和面料,可以呈現出一種什麼效果。

這些都是靠直覺來創作的。我知道該在哪裡下苦工。對Lanvin來說,冷峻、色彩、優雅,這些都是品牌的代名詞。我將這些元素牢記於心,然後就憑我的直覺開始發揮。我們要在色彩上做文章,那就在色彩上做文章。我對色彩非常敏銳,所以說,這些於我而言,都是憑藉直覺來創作。

那設計男裝又是怎樣呢?你是運用同一種方法來創作女裝和男裝的嗎?我感覺女裝和男裝都可以運用同一個思路。

問題是這樣,我最初來到這個品牌時,就像是面對一個有好幾個腦袋的怪獸,我不明白為什麼連標籤都各不相同。對我來說,這完全說不通。我需要充份利用我們所有的資源,把這個怪獸的腦袋減少到只有一個。我們所傳遞的訊息需要保持統一的方向。好比我剛接手這個品牌,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將兩個不同性別的設計一起思考,這樣更好理解。兩個概念思路一致、取材相近,這樣我們所設計出來的品牌形象也會始終是一群年輕、受教育程度高、包容的人,他們了解過去也期待未來。這就是我們Lanvin品牌的形象,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是如此。這個形象也需要體現在我們的店面和櫥窗設計中。同時,我們現在經常討論中性化或者男女皆宜,我覺得這個概念已經過時,因為它已不再是一個概念,這就是人們購物時的行為。一個女孩走進一家店,她看到一件男裝襯衣,她很喜歡,那她就買下了。喜歡時尚的人的購物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沒有界限。

PFW_WOMENS_AW19-20_LANVIN_661.gif確實,現在時尚界有兩件事正在發生改變。一個就是男女裝,性別界限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季節性的問題。有時我們看一個系列,我們看不出來這到底是冬裝還是夏裝,因為它既包含了皮夾克,也運用了一些很輕巧的元素

是這樣,現在大家都在做即看即買。但這並不符合我們的理念,所以我們不會在這裡下功夫。大家現時都在7月的時候開始盼望著冬天快點來。人們會在新一季發售前四個月就翹首以盼。四個月前他們就看過了這個系列,他們看了成千上百張圖片、視頻和媒體轉發。所以他們期待四個月,一睹真面目。如果一個品牌在夏天出了羊毛大衣,那大家又會等天氣變冷才能穿。對我來說,這倒是可以作為一個產出新設計的好藉口。

對,我也同意是這樣。好比現在是夏天,我想買一雙涼鞋,但是店裡都沒得賣。

正是,你應該在1月份就買好涼鞋。你應該在下雪天出門買涼鞋,12月就囤貨。你把鞋子放在家裡,等了四個月,但當夏天來了,你卻忘記買了這雙鞋了。

很多時候,因為社交媒體,你攝取新事物變得更頻繁、更普遍,所以當你真正走進一家商店,你感覺看到的東西都已經過時了。

是啊,其實這正是當季的系列,但是對你來說,不知怎的,就像貶值了一樣。這確實是我們需要理解體會的東西。我們幸運的地方是,因為我們品牌還不大,所以可以游刃有餘,勇於嘗試。如果現在你的品牌發展迅猛,就很難有機會想要做新的嘗試。我們現在還處於初期,我們不想給自己太多壓力。如果做出來的東西還可以,那就很棒,你會有成就感,覺得你掌握了精髓,得到了要領。如果做出來的不怎樣,那也沒關係。

你們新的門店就是這樣的理念,對嗎?那什麼是新零售呢?

我們還正在摸索這個過程,所以我現在還不能透露太多。我們的新店即將開幕,這確實是激動人心的消息,一切都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這確實比做一個系列要來得慢。

對,我之前從事視覺營銷,所以我很喜歡去實體店逛,去東京、巴黎和倫敦逛很多不同的店。我去很多地方,不是為了買東西,就是去觀察。就像你感覺每家店的背後總有故事一樣。我也很喜歡逛超市,去看售貨員整理貨架,因為這背後反映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我們也能從中找到新零售的方式。

我已經開始思考大量運用視覺營銷了,因為這樣我們就能在不大面積地改變原有樓面的基礎上,做出大膽的改變,所以說開張新的門店等於是從頭開始,我們需要建築設計師幫我們定義一種新的購物體驗。但總的說來,我們如果要保持可持續再生的理念,我們不應該每隔幾年就全盤顛覆一個思路,把所有東西都推翻重來;而是應該創造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提供一個理想的購物體驗,並結合有力的視覺營銷。

最後一個問題,你更願意設計一個系列,還是正如你之前所說,設計不同品類的產品?

這就關乎資源了,我當然願意嘗試更多的東西。我覺得Lanvin有足夠能力去完成超越時尚產品本身的東西。就像我多次提到的,我一走進檔案館裡首先關注到的就是Jeanne Lanvin,她是一個具有生活氣息的女性,她從為自己的孩子做衣服起家,到後來開始做女裝、做男裝,再之後是運動裝,而且她還設計了家居、窗簾和牆紙、她涉獵廣泛也有著遠大的願景。有了這樣的想法,她就可以充份發揮,嘗試不同的表達形式。如果有一天我們也有這樣的資源,允許我們表達很多的東西,那我也會非常樂意涉獵產品的不同品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