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香港,早已不多不少地失去了一個冬季,披一件外套抵達中環BIBO餐廳,訪問剛開始就教人冒汗,我想該不會是因為天氣,而是因為她。先旨聲明的不拍照,網上難以找到名字和作品以外的更多資料,眼前人是今年「CHIME FOR CHANGE」企劃新篇章「TO GATHER TOGETHER」的合作對象,意大利視覺藝術家MP5。
當我們無法根據人的外表判論任何事情,這樣你才能真正認識事情的本質,去蕪存菁。
可是人們很常誤解。
就像我第一個提問:「來到2019年,性別的功能和定義有沒有不一樣?」MP5淡然回應:「來到2019年,我們就是要避免為任何事情下定義。我不喜歡定義,這就是我的答案。」
WE HAVE TO GO BEYOND GENDER
「CHIME FOR CHANGE」是2013年由GUCCI發起並推動的全球慈善企劃,於教育、保健、公義三個主要範疇上聚焦,旨在召集、團結和強化社會各界為性別不平等發聲,並跟企劃的聯合創辦人SALMA HAYEK PINAULT、BEYONCÉ KNOWLES-CARTER與夥伴機構合作,六年間領導連串的慈善工作。今年1月,ALESSANDRO MICHELE先是在佛羅倫斯的GUCCI GARDEN內展示MP5繪畫的兩幅壁畫《ON/OFF》,隨後分別在倫敦、米蘭、紐約、台灣及香港的GUCCI ARTWALLS上展示她為今回企劃進行的壁畫創作,MP5本人也來到香港,遊走過中上環。
「有時候定義會帶來問題,就是我們所說的『標籤』。」今天,性別平等的議題討論得熱熾,可喜是能夠帶動人們的意識,可悲是,到了今天我們還要費力談論平權。「這令我感到很厭倦。像我記得曾在遊行中見過一張很經典的女孩子照片,照片內的她眼神很驚恐,希望你懂得我的意思……今天的我們竟然還要為這種事情遊行。我常常去遊行,喜歡跟大家一起表態,但很多時候我們或因而忽略日常之中的表態。當你遇到錯誤的事情便應該說出來,不要懼怕發聲會影響工作或什麼;有太多時候需要我們發聲,無論在任何地方,在工作環境之中,在超級市場也好,遇到需要捍衛的時刻就該敢於說出來、站出來。」除了身體力行走上街,身為視覺藝術家,她表達訊息的方法有很多種,ILLUSTRATION是一種,壁畫是一種,她也畫漫畫,由微小到龐大的創作,你同樣難以為她下定義,她說希望嘗試以各種能夠嘗試的途徑去表達,而且每一種方式都有它的獨特之處。「選擇的準則會根據很多東西而定,只能說不會是很有邏輯根據的,藝術本就是沒邏輯性的,這很難切實說出來。狀態是其中一種,有時候我會關在工作室數月,困著自己在裡面繪畫,有時候我會感覺自己必須要走出去;那視乎我要說一件怎樣的事、懷著怎樣的心情。在這次企劃開始之前,我在意大利也做過關於女性平權的藝術創作,之後收到GUCCI方面的邀請合作,他們給予我絕對的自由度。」她為企劃而創作的,是用上其批判風格強烈的黑白二線畫成的人體輪廓,有些是兩個人,有些三個,中間疊上一個螢光黃色的等號,遮著人體的重要部位。「你說的重要部位,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MP5繼續撇清觀看者自覺或不自覺的試圖定義。「那道螢光黃是我第一道想到的顏色,我想要一種閃亮的色彩,期間我也思考過到底這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後來我確定了,我就是想要這色。在羅馬的夜裡你都會看到這種螢光黃,在黑暗中滋長的光亮,是一種象徵意義。」那些人體組合,因為性徵都被遮蔽,你無法知道PUNK頭的那位到底是男或女,光頭的又是什麼身份,連MP5本人都不清楚。「他們都是我遇過的人,一些留在記憶之內的有趣的人,繪畫過程中更有趣之處是很多東西我都保持不肯定的態度去處理,是男人?是女人?跨性別?我都不知道。也不在乎。因為我並不在意他們的身份性別和形態,吸引我的是每一個人的內在精神,那才是我想突出的。」
年紀不大卻這麼抽離的一個人,我偏想她告訴我她的故事。「我不想人知道太多關於我的東西,你也知道我不喜歡照片。」還以為會被拒絕,幸好她一笑,還是分享了一點。「我成長於意大利南部的拿坡里,假若你懂得拿坡里,你就會懂得更多的我(笑)。」我只記得,聽過人形容拿坡里是意大利內最像意大利的地方,有這個國家最古老的歌劇院。「我的父母是拿坡里人,當我還小的時候……我意思是當你成長於一個正統的拿坡里家庭,並非不要說艱難,但你要很熟悉歌劇,以及歌劇院。那對我的影響實在不少,我十七歲獨自搬到了法國,之後在許多城市居住過,羅馬、英格蘭等等;沒有一個城市讓我有家的歸屬,也許羅馬是我現在的家,我還會回到羅馬,但我在旅途上會感覺更加自在。這應該是對我改變最大的經歷,因為它(到處旅居)讓我能夠持續經歷,令我看待事情有不一樣的角度,有些價值觀如果在你處身的地方被認為是錯誤的,它在另一個地方可能沒有那麼錯,你懂我的意思嗎?所以當我離開拿坡里去到羅馬,便察覺很多自小以為是不對的東西原來並沒有錯,那的確開了我的眼界。」成長的所見所聞永遠孕育未來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香港是我第一個到訪的亞洲城市,這裡令我想起電影《BLADE RUNNER》,這個城市給我非常科幻的感覺,跟羅馬那種美境截然不同,就好像電子遊戲一樣。」不想被定形或許是我們對眼前人的片面形容,她不過是無世俗拘束。
《CHIME ZINE》BY ADAM ELI
企劃的另一部份,包括推出《CHIME ZINE》創刊號,一冊由社區組織者ADAM ELI擔任主編,刊載全球各地社會運動活躍份子、藝術家及作家等的個人真實故事──創作歌手GOLA從小擺脫當地強制女性佩戴伊斯蘭頭巾的故事、模特兒Hanne Gaby談及自己天生為雙性人的經歷等。「我對這本ZINE的要求是它必須非常國際化,因為這是一個世界議題,不該被認為是一件小眾關注的事情。」《CHIME Zine》將於紐約的Gucci Wooster Bookstore、佛羅倫斯的Gucci Garden和全球各地的指定書店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