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幸運之願,方能成為幸運之人。」
這是JACQUES ARPELS(VAN CLEEF & ARPELS創辦人之一,ESTELLE ARPELS姪兒)的名言,也是他與四葉草之間的故事脈絡。他有一個習慣,喜歡在法國的家後院摘下四葉草,連隨一篇美國詩《DON’TQUIT》送給身邊的夥伴。他相信這樣的願念之力,身體力行呼喚人們一同常懷希望,及後四葉草成了ALHAMBRA系列的靈魂,於1968年推出註定成為經典;整個過程不算曲折,卻意味深長,也是緣份。
設計很多時候不需原由,因此會說故事的品牌特別叫人珍重對待。法國芳登廣場必然是其中一個聚集了最多故事的場所,因為那裡集結了最多世上知名的高級手工珠寶店,關於它們的故事源起,流轉到今天依然耐聽。假如我想告訴你珠寶關乎的從來都是情感,而不單止於銀碼標示的價值,不知你認不認同?
扎入血脈的幸運
珠寶設計的故事開端,總是容易涉及浪漫情愛,VAN CLEEF & ARPELS言說了過百年的也關於愛,以男女之愛為起始,卻道來得更遼闊寬大。問世五十年的ALHAMBRA系列,一直是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作,開篇已說了它的靈感來自JACQUES ARPELS在大宅花園內摘下的四葉草,很多人或熟悉VAN CLEEF &ARPELS愛用上自然元素為啟發,這說法沒有錯,只是若你再懂得多一點,便知道當中的意象和連結,事實是來得比字面解釋更有意思。五十年前的法國正值一波社會運動,也是人人渴求向上向好的時期,品牌於該時推出了ALHAMBRA系列,以四葉草象徵的幸運之意對當時的法國揮手,不能說這不是愛的一種──因為關愛,故願你安好。委實也沒有其他品牌名字夠她鏗鏘有力,因為將時間再推早四十年, 於1920年代VAN CLEEF &ARPELS的設計其實已出現過四葉草元素,一早將「幸運」握在掌心,成就品牌牢固的代名詞。
留神讀著這段往事,自會了解VAN CLEEF &ARPELS定義的幸運不純然是祝願或口號,也能夠作為一種自信的演繹。好比幸運假如有量度標準,隨之而來的人物都會成為我們往後的模範,一如愛戴ALHAMBRA 的恰好都是時代中一個個亮眼女子──摩納哥王妃GRACEKELLY、著名女影星ROMY SCHNEIDER及法國唱作女歌手FRANÇOISE HARDY,她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如何挺拔出眾,那是後來大眾有目共賭的。
風格演化的見證
在品牌其他高級珠寶系列之中,ALHAMBRA算是相對日常化的選擇,配搭度極高,因此一直都靈活地隨時日演化增新,由最初以黃K 金鑄造的長項鏈設計,在僅三年後的1971年陸續加入多種不同色彩和款式的寶石;先有青金石、孔雀石,再增加天然調色至更繽紛的縞瑪瑙、綠松石、紅玉髓。五十年後的今天,系列選用的天然素材已帶出非常圓滿的色澤拼搭,讓人翻出更豐富多重的新配搭方式,最新設計用灰色珍珠母貝配玫瑰金、縞瑪瑙,也綴以白K金、鑽石和透明水晶等來配合源遠經典的細節,每款珠寶均高雅地以金色圓珠飾邊勾勒出圖案輪廓,共推出四種全新款式。
半個世紀過去,ALHAMBRA的配穿性仍然在不住提升,時優雅時淡致,這麼多年來的演化絲毫不見累贅或乏味,倒是與時並進地為珠寶的嬌貴加上強烈個性和時尚風格,本領之高,難怪系列至今仍然叫人著迷。
Photo courtesy of Van Cleef & Arp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