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強烈的街頭氣息彌漫著大大小小的T 台。而在彷彿是為了保持平衡的另一端,儒雅精緻依然存在著。這彷彿也象徵著當前世界的局勢變化——精英階層與勞苦大眾間的博弈與拉扯。在這個正經歷著震盪的多元化時代,本季的巴黎男裝周就像是一位即將接受變革洗禮的翩翩君子,眼下正在告別過去,逐漸展露出自己的另一種魅力。
巴黎時裝周總被視為四大時裝周裡的重頭戲。百年歷史也讓這座城市作為世界時裝之都的地位被塑造得穩如磐石。但不得不承認,近年來男女裝秀的混合展示,讓男裝周的地位愈發變得岌岌可危,即便是巴黎時裝周也未曾幸免於難。另一方面,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似乎都在尋求著最高的曝光率——如何在社交媒體上快速形成口碑,迅速傳播——都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品牌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這看上去讓人覺得有些擔憂。而那些擁有著多年歷史的時裝屋,其悠久的歷史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它既代表著品牌可以憑藉足夠深厚的文化底蘊大做文章,但在某種意義上也容易被年輕人視為是「保守派」的表現。那麼,該如何借機重新樹立品牌的「權威性」和關注度?正如我們眼下所看到的那樣,社交媒體的傳播加速一個品牌的被關注和受歡迎的程度,這一點又能夠直接與當下的最大時尚受眾群體——千禧一代形成密切的聯繫。另一方面,來自「規則破壞者」們的衝擊也在深刻影響著那些擁有悠久歷史的品牌。不斷地重塑、「年輕化」是當下不少決策者作出的選擇。於是,一種混合雜糅了的新世紀風格不斷地在這一季的T 臺上出現。VALENTINO 的PIERPAOLO PICCIOLI 是相當聰明的人。不難察覺,從他獨挑大樑開始,就一直在通過LOGO 這一視覺元素在時裝設計上的運用來重塑品牌的風格。PICCIOLI 從2017 秋冬男裝系列開始,就將品牌的LOGO簡化為「VLTN」,並積極將它融入到了接下去數季的相關視覺形象的推廣中。在反覆濃墨重彩的推動下,「VLTN」這一縮寫成為了VALENTINO 在社交媒體上獨具標示度的標誌。當然,PICCIOLI 固然是不會忘記自己最擅長打造的是「制服式的男裝」:剪裁得體的西裝、大衣或者是精英派最愛的線衫。他將這一證明著年輕政策深化的「VLTN」標誌與品牌的代表性剪裁設計結合,不僅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兩者的市場效應,也在社交媒體上帶來一定的話題性。
不過,若是談到社交媒體行銷,VETEMENTS恐怕是箇中玩得最為風生水起的佼佼者。DEMNA GVASALIA 本人便是打破固有傳統時裝體系的反叛人士。你很難去描述他在時裝設計剪裁上是依照著怎麼的理論體系去完成——甚至還有著「借鑒」、「文化挪用」之嫌,譬如這次他就在秀場上向MARGIELA「借鑒」——那雙極具標示性的TIBI 高跟鞋,引起了社交網絡上的口誅筆伐。但是,你必須承認的是,GVASALIA 他通過大量堆砌造型的手法,正在引領著當下年輕人的著裝風格,只不過這種方式所引起的評論,兩極分化得更為鮮明。
如果幾年前,按照傳統的理論來探討男裝的多樣性與女裝的話,對後者而言,前者自然是不能望其項背。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未必。英國《金融時報》的撰稿人馬克 ・奧福雷赫蒂就曾在文章中提及:在時裝界,特定面料的內涵不斷地在改變,如今愈來愈多的男裝會趨向多樣化的面料,甚至也會沿用「女性面料」——譬如印花絲綢、仿羊羔呢等面料一直被認為是女裝的標配,但如今我們能看到這些面料同樣出現在男裝的設計中。
LOUIS VUITTON 的這一季男裝系列是即將離席的KIM JONES 的收官之作。這位擅長老歌新唱的設計師,從七年前開始就將這一傳統老牌與街頭運動文化構建起密切聯繫。在本季中,他將剪羊毛面料與水貂皮嵌花裝飾到男士的外套設計,並通過明晃晃的霓虹黃與充滿緊迫感的亮橙,提供給男性更多的選擇,更是將2015 年名噪一時的訓練鞋重新改造,將原本經典的鞋型替換成蟒蛇皮製造。值得一提的是,面料上的創新,也為男性的著裝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KIM JONES 在男裝系列中加入了特殊處理,令衣物與包袋都形成了光感釉面的設計效果,未來感十足。
JOHN GALLIANO 操刀的首次MAISONMARGIELA 的男裝系列同樣使用了大量科技面料去施展了一場令人頗感驚奇的魔法。他將完全不同材質的兩種面料分別製成的不同單品,進行疊穿,譬如他選在拼皮風衣外套外再加入一層透明的PVC 面料,讓整體充滿了科技感——他通過這種方式將傳統的審美體系和自身所熱衷的實驗性剪裁設計結合,不僅滿足了他對前衛風格的追求,但同樣能夠滿足時下都市雅痞男對於全新風格的接受程度,可謂是一舉兩得的高明之處。
無論穿梭於哪一個時裝周中,你都能夠發現對男性而言,西裝仍是他們在選擇服裝中的必備之選。但傳統剪裁顯然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時代——在這個被年輕化市場所左右的環境下,時裝屋必須因時制宜,做出必然的改變。
DIOR HOMME 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一直摸索著如何塑造男士的優雅風格,瘦削的剪裁西裝是該品牌的代表作。不過,KRIS VANASSCHE 絕對不是他的長相所表現的那般溫吞,相反,他非常積極地通過社交媒體這一平臺去觀察時下年輕人的興趣愛好,並在循序漸進中將品牌進行與年輕人群的嫁接,然後將自己所觀察到的流行融入到了設計中。本季中,他聰明地調用了兩批截然不同的模特兒走秀:有著滄桑氣質的成熟男人和稍顯青澀的年輕男孩們,他們如實地反映了品牌的完全不同的兩類消費群體,譬如前者身上所穿的西裝是傳統剪裁基礎上的補丁貼袋及軍官服雙排扣的式樣,後者所穿的是羊毛面料西裝,搭配的是水洗丹寧長褲,或者疊穿派克大衣和科技感面料的風衣 。或許VAN ASSCHE 正想通過這一季告訴我們,無論是年輕一代還是成熟的那一批男性,他們可以擁有著同樣的浪漫主義,眼下男孩與男人之間的界限也早已不再那麼清晰。
執掌LANVIN 男裝系列的LUCASOSSENDRIJVER 如今已經邁入了他的第十二年,每一季他都在男裝設計中注入新元素,別出心裁地將休閒裝的廓形與細節設計融入傳統正裝西服的剪裁之中。本季,他將西裝進行了解構,大量地運用了不對稱的剪裁手法,更巧妙地運用了許多植物的圖案進行詮釋。在搭配上,嘗試了更為多層次的混搭,譬如將西裝馬甲和短袖疊穿在一起。對OSSENDRIJVER 而言,奢華與隨性自由密不可分。
固然近年來街頭風格以肉眼可見的爆炸式增長成了大勢所趨,看似多元化風格的橫行,實為利益所趨的狀態,自然令巴黎時裝界也多了些許無奈。但是勝在仍有一批堅守陣地者在把持著正統製衣的精髓與核心,他們並不過度依賴誇張的行銷方式,而是堅持著掌控時裝設計的本質,將重點落於衣服本身。HERMÈS 是這批人中的中流砥柱,即便是在聲勢浩大的街頭文化運動的衝擊下也依然維持著自有的調性:沉穩、古典主義式的循序漸進。它將秀場設置在了巴黎火炮博物館所在的古修道院回廊,以每一季細微的變化,無聲勝有聲。VÉRONIQUE NICHANIAN 並不是嘩眾取寵的設計師類型,但並不意味著她不懂得如何把握年輕尺度的變化:精細嵌花針織衫,慵懶休閒的法蘭絨長褲 ⋯⋯她進行了各種的全新嘗試,並讓它們優雅得恰如其份。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平衡環境趨勢與設計之間的關係,是一項值得品牌長期思考和探究的課題。傳統時裝品牌需要盡可能地融入當下的受眾群體,也意味著需要在固有的風格體系上有所調整。擁有百年歷史的時裝屋該如何銜接千禧一代?唯有積極的自主改革。MARKWESTON 執掌的DUNHILL 2018 秋冬系列,打破了傳統設計,融入了運動元素,看起來更加年輕化。這次融入的元素甚是廣泛,皮革、 金屬、 牛仔等全新的設計,服裝的輪廓硬朗清晰。另一方面,哥倫比亞設計師HAIDERACKERMANN 本就是個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傑出代表,自他入駐BERLUTI 以來,一直尋求新的設計風格。ANTOINE ARNAULT 也曾提出尋求ACKERMANN 的加入的原因正是出自希望BERLUTI 能夠在堅持品牌精髓的前提下,在設計上加入適當激進的一些元素。ACKERMANN 在近幾季的表現皆十分出色。本季,在保證手工剪裁的奢華面料和經典設計中,他融入了更多的色彩,以白色、駝色和黑色為基底,橄欖綠、天空藍、橙色和紫色躍然其上——這一切都與BERLUTI 皮革古法染色PATINA 有異曲同工之妙。
誠然,當前的巴黎男裝周,已然不是過去那般風格鮮明,甚至呈現出的是一種接近飽和的喧鬧狀態。自然,對男性而言,「雅」與「痞」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品牌應當順勢而為還是堅持自我,如今尚未有定數。但是,也正因為在「無序」的情景中,決定著新的時裝體系的誕生是必然的。當我們迎接著多元文化來臨的時代,一切都顯得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