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林奕華”相關文章

林奕華 WHY WE CHAT

中國古典作品中,有不少南柯一夢的故事。天上一日,人間十年,古代的時間短促虛渺。網絡卻將現代的時間拉長了數倍。我們每天獲得的資訊繁若恆河沙數,大抵是古人一生所獲的數倍。原來只活一遍的生命,如今可在壓縮的時間裡活上數遍。時間變快,生命的輪廓是否依然清晰?

林奕華:《聊齋》Why We Chat?

在我看來,《聊齋誌異》與現代人没有距離的關鍵,是在於蒲松齡筆下的「一廂情願」。「聊」是精神寄託,「齋」是狹小空間,裏面有很多知識。光在書名的頭兩個字上,已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手機生涯原是夢。手機的發明,本來在於方便溝通。但硬體從來不是服務表面的需求,卻是深埋的軟肋。「聊」在這兒發揮最大的功用不是與人溝通的「聊天」,卻是把個人的鬰悶寄託在包羅萬象的自我經營上,一隻手機能有多大,然而,我們「住」在裏面卻可以什麼都「不假外求」,萬事萬物皆圍繞我們轉動,沒有一刻我們不是「中心」,如果我們願意那樣相信,或想像。選擇從主觀角度看世界,等於排斥了從不同角度看自己,當想像超載成了幻視與幻聽,「誌」和「異」就順理成章的發生。問題是,當他人的存在都只是用來補償自己的欠缺,溝通的結果也只會是「一廂情願」,因為人人內心都有一道鐵打的門,名叫 Why W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