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京,帶著自己一種體驗、創作和想像方式,你見到很多創意出現。特別六月是轉機,也是『當機』的時刻, 因而變得好玩。」行程的時間帶有玩命與遊戲感,幾乎踩近眾人耳傳的日本大地震預言日子:七月五日,紀陶為團改多個名叫「危機旅行團」,說要以行動化解恐懼。

紀陶的東京旅遊學,近乎一本充滿GATE(門路)、通達無礙的天書。甚至他以《心經》總結旅遊之意義,這是一場「揭諦(GATE)揭諦(GATE)」之旅。也是一種人的方式,不斷活著、再活著,遊歷、不斷遊歷,從而獲得體驗與新的領悟,DREAM IMPOSSIBLE DREAM。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61).jpeg

東京印象:一場記憶的饗宴

JAMES CLIFFORD著作《路徑:20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是紀陶考量旅遊路線的參考書,此書講述人類學家素來以田野考察、深入原始部落為研究方法,但在這個已經再無地域劃分「呢度」、「嗰度」,界地為限,眾人習慣以網絡、飛機、電訊等來去自如地流動,故事需要重新以「旅遊」、「路徑」來鬆動「田野」的侷限。「作者研究旅行的時候,用LOCATION、田野報告,捉住整個旅遊的經歷、概念,這本書很強調田野的遊蹤。現在有一種新的旅遊觀,是從上面望下來,而不是田野角度。如何去擴展一個旅遊空間?等同於我們飛碟學,由UFOLOGY變成UAP(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ON), NASA現在插手將飛碟學以學科來推動。然後就跳出了UFO,UFO就是LOCATION,網上見到UFO發現個案,皆是舊式田野報告。後來NASA設立UAP,由政府去追蹤UFO,幾時來、幾時走,不再是由下面望上去。」他說,整個學術領域由定點,變成整個大氣層之內,飛機可以去到的離子層,形成一個新的領域。 

這場「東京都市靈異慾魅惑之旅」,從他設計旅遊路線開始,再辦一場三小時的沙龍已是第二步。旅遊不再是走馬看花,而是跳接到文化性,再跳深一級,甚至連結個人意識層面。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31).jpeg「1980年七月我第一次去東京,就覺得東京是未來的香港。」其時他還是一個黃毛小子,在TVB任動畫編導,和一眾創作人包括獨立動畫家盧子英等,隨團十幾廿人,懵懵懂懂地來了動畫大國日本,見盡所嚮往的殿堂作品。

「我們第一次去旅行,和盧子英去過一間叫『工作舍』的出版社,美術編輯正是神户藝術大學的阿頭,他們出版的書,大部份在青山通可以找到,包括神級設計師杉浦康平的《造型的誕生》、《全宇宙志》等。」青山通書局和新宿紀伊國屋書店,正是他後來經常重遊的東京景點,後者是《新宿小偷日記》的拍攝場景,也擁有最多的寺山修司出版。他們當時一行人當中,不少是香港八十年代動畫設計人才,第一次去日本,八十年代動畫界誕生了手塚治虫、松本零士等猛人。他們想探訪手塚治虫不果,在大阪留了兩星期,到訪畫《鐵甲萬能俠》的永井豪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家。而石川賢是他的助手。一行人也參觀神户的影像博覽會,有四層樓這麼大的銀幕,上映飛機入大峽谷的片段,IMAX在八十年代仍是未成功的研究領域。他第一次去東京,已經被迷暈。除了香港,東京是他最愛的城市。

「尤其我們做動畫的人,可以想像,如果我們很努力地工作、鑽研,這就是未來的自己。」紀陶解釋這種應驗的未來感:「等於在那一刻,種了一粒種子在那裡,在我的心田,即我的東京後花園。」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9).jpeg「記得第一次去日本旅行,當時想去澀谷某間出版社,整個天空是綠色,狂風暴雨下,我們淋到像落水狗。看新聞才知道,當時落雹,事後我一直記住這個靈異現象。」另外也包括,覆上一重他們所不知的死亡陰霾與感傷。 

八十年代第一次東京旅行團,緣於港台一位員工想辦新婚蜜月之旅,紀陶等十幾人搭單參加,大家開開心心,沒甚憂愁。這對夫婦回港不久,再去一次東京長野,說要看雪。後來才知道友人的新婚太太,原來一早患癌,翌年他們參加喪禮才知道因由。

紀陶那種旅遊經歷,夾雜了很多複雜的因果線索與靈異體驗,令東京成為他獨一無二的旅遊空間。「這次旅遊文化的主題叫靈異慾,靈包括『靈性』,包括撞鬼經歷,和教人怎樣用那些FREQUENCY認識所謂的神秘學超能力, 譬如你有時抓那些能量石,或者神樹,可以用手,抓到一 些波頻來溝通。異就是『異色』和異流,包括怪談裡的妖怪、寺山修司等就是異文化。慾就和自己的慾望有關。」

「當你摸到那個地方,TOUCH到那種ENERGY,東京最多,因為它有很多靈性的東西。」他覺得,旅遊走過的區域、路徑,都是一個門路,或者可以形容為POWER ENERGY。「那個POWER SPOT可以令到你打開意想不到的體驗,變成了你記憶的一部份。」他深有體會,把自己八十年代幾次遊歷日本的巧合與命定,都放入他的旅遊路線圖中,其中包括紀念柔術始祖陳元贇的愛宕神社,來自他一次撞鬼經歷。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45).jpeg虛實旅行團——命運之謎

紀陶念念不忘,在東京撞鬼的一次經歷,發生在1989年十月,當時他和徐克出席東京電影節,入住了NHK電視台製作部附近的一所酒店裡。他所住的一間房,有一邊的窗,對著墳場,墳場掛滿了一支支竹子,他不以為然。結果睡到第七晚就嚟料,他在睡夢迷糊間,見到有一個武士身形的鬼影,舉著刀對準他,心臟好像有種被刀拮的痛感,是一次非常埋身、歷歷在目的撞鬼經歷。

「直至九十年代,我認識羽仁未央小姐,她在NHK電視台工作,告訴我,那間酒店好猛,而當時我所見到的墳場,正是刀塚。即有些武士不再需要那把刀,就會把它深埋在地下。」紀陶說,他一直以為只是一次單獨的撞鬼故事,以為故事就此結束。直至十多年後的一次經歷,又把他帶了回來。

當時日本國川公司想紀陶等人開發一個PROJECT,找來李志毅,即是《不夜城》的導演,開發柔術始祖陳元贇的故事,他們有七十萬作資料搜集之用,當時由一位日本女士幫手計劃行程,結果第一站就是紀念陳元贇的神社,地點正好是猛鬼酒店和中間NHK電視台的區域。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47).jpeg「陳元贇是日本街知巷聞的人物,在九十年代中日交流的中華文化四百周年,就把他的文化傳回中國,以表示中日文化的聯繫有幾深。明末,他做了日本琉球的翻譯官,決定不回中國,去了江戶德川家光家族,成為中文教師。神舍出名就是一塊石碑,因陳元贇精通少林拳術、擒拿和摔跤,有幾位日本人(包括福野七郎、磯貝次郎左衛門)向他學習唐手,後來發展為日本柔術。」紀陶這次撞鬼經歷,連結日本在地文化,正好是一趟未解之謎的後續故事,一切皆有起源與連繫。多年後,這地點成為旅遊團其中一站,甚至也設計了「日本刀劍文化」的內容,又回應最初的一次撞鬼經歷。紀陶忍不住說,好猛!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49).jpeg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55).jpeg另一次東京遊,發生於1983年,紀陶與一班電影人做《新蜀山劍客》特技,做到萬念俱灰之際,再遊東京,當時其中一站,他們直接去麻布十番,即寺山修司天井棧敷的工作室,不見寺山修司本人,反而見到寺原孝明(J.A SEAZER)。他八十年代和寺山修司到香港拍攝《上海異人娼館》,分享自己很喜歡香港。「他覺得香港是一個外星城市,從未見過那麼多高樓,如此密集,飛機穿過鬧市降落,對他們而言是一趟奇異旅程。」 

「你見過社交媒體有一幅風景照片嗎?在香港鰂魚涌,可以見到日本富士山。」日本人見到香港奇異一面。對香港 人而言,日本就是未來的香港。紀陶在東京見到的,都是香港印象。他會把東京廿三區,對讀香港十八區,變成一 種區域的文化交流觀察,這也是少有的旅遊心法。 

這次遊歷的小泉八雲紀念公園,不是旅遊書的熱門景點,而是一次在大久保,紀陶跟蹤一隻肥貓,因而知道這地方。日本怪談鼻祖小泉八雲,是一個「左眼見到鬼」的靈異文學大師。紀陶在沙龍講起他其中一個作品《武藏國的雪女》,武藏國是由東京出去埼玉縣,途經的巨大的荒原,部份列入東京區。紀陶說,小泉八雲在研究過程中,江戶時期,發現不少妖怪從北方來,都是移民。他為這種「怪異現象」做了好多資料搜集,為風土妖怪學建立了文化體系,勁到可以入大學做研究。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58).jpeg「那個公園最引以為傲的,不是因為小泉八雲,而是起公園時他們做一項很新的工程,特意設計去水設施,解決那區下大雨的水浸。如果你回頭看香港,日本侵華的三年八個月,由太子道去到尖沙咀,尤其旺角彌敦道這些位置少有水浸,到今時今日,去水工程仍非常出色。」 當中微妙地有種地域關連,紀陶解釋:「事實上,日本在香港建設非常多,東京廿三區和香港十八區玩的共鳴,也有深層的基礎。」包括青馬大橋及香港第一條大型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都由日本熊谷組承建。

「當初設計這個旅遊路線時,心想,有的人可能會喜歡,或者會不喜歡,但在那個旅程裡面,你會否出現一種更深入的看法?不再受自己個人的情緒影響,跳出了喜歡或不喜歡。當你帶著興趣、帶著自己想解決的疑問,就可能有意外的發現,令到你的認識突然不同了。我經常看佛經,或者去旅行,都會有這種發現。」 

他說,就好像旅行一樣,體驗過,再體驗一次時,覺得自己深沉了,因為體驗過,你已經打開了一扇門。但原來門裡面還有另一扇門。開了竅,你還可以再開竅,而最主要在虛實之間,找到中間位,這就是一趟「揭諦(GATE)之旅」。

「實體旅行,是很田野式的做法,涉及時地人。旅行觀念的概念來講,很多地方卻未必實際去到。你有看過舊版的《TOTAL RECALL》,PHILIP K. DICK的短篇科幻小說,講到宇宙旅行的一種方式,一開頭,他利用虛擬旅行的方式到達火星,得到一個訊息,自己一直解不到,必須直接 上去火星解決。原來他真正的旅途,一早就在那裡。」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11.37.50 AM (60).jpegText:Yu Lanlan

Photo courtesy of Extrave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