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記得,愛馬仕上一個HAUTE BIJOUTERIE珠寶系列是有關黑白光影,今回的LES FORMES DE LA COULEUR便是另一個極端──色彩。黑白與色彩是一體兩面,品牌珠寶創意總監PIERRE HARDY早在構思上個系列時便有了今個系列的發想:「這是對色彩的塑形,我想找出一種方法來表達愛馬仕的色彩。」不要小看色彩,貌似簡單,但在愛馬仕和PIERRE HARDY的手上,自有變幻無窮的形狀。
愛馬仕有多擅長運用色彩,從品牌千變萬化的絲巾可見一斑,愛馬仕有個絲綢專屬色彩庫,當中包含多達七萬五千種色號,然而這麼多姿多彩的靈感,卻從未放諸HAUTE BIJOUTERIE之上,使PIERRE HARDY決定在今個LES FORMES DE LA COULEUR色彩之形系列將色彩用到極致。他回想修讀藝術時曾接觸過色彩理論,如原色、二次色、三次色的色彩層次架構、不同色彩的溫度、互補性等關係,他一方面循這些理論方法理性設計;另一方面,則貫徹愛馬仕天馬行空的本性,任由創意思緒遊走,想像若色彩有形,它們會是什麼形狀、叫人聯想起什麼記憶、帶著什麼故事?由此,他以九個主題創作了逾五十件作品。
色彩有形,抽象主義之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曾提出色彩與幾何形狀的對應關係,大眾對色彩與形狀有著一致的聯想,普遍認為紅色對應方形、黃色對應三角形、藍色對應圓形,而在系列的PORTRAITS DE LA COULEUR主題,PIERRE HARDY就從這個角度切入,為色彩賦形。當中三枚戒指,以紅寶石層層堆疊出方形;黃色綠柱石採三角形切割;圓形藍寶石、圓形藍玉髓構成一圈又一圈的圓,盡見建築美感。PIERRE HARDY又以寶石為畫筆,在FRESH PAINT主題之下,一枚耳環以深淺不一的沙弗萊石鋪陳出漸變效果,帶來如像流暢筆觸的視覺幻象。在ARC EN COULEURS,則用色彩勾勒出身體曲線,如波浪般起伏的項鏈鑲嵌藍色、黃色和粉紅色藍寶石、沙弗萊石、錳鋁榴石、坦桑石、紫水晶和鑽石近一千四百顆寶石,造出彩虹色調,同時柔軟貼合身體,體現品牌精湛的網狀工藝。
而在SUPRACOLOR的一條項鏈,是光波衍射的最佳演繹,項鏈一邊是黑色尖晶石,另一邊是白色月光石珠,中央鑲嵌一顆三角形切割鑽石的金紅石石英,有如稜鏡,折射出下方垂墜、由橙色月光石珠、玉髓、粉水晶和粉紅碧璽構成的彩色光芒。有別於以往設計先行,再去找適合的寶石,今個系列很多是由寶石本身的色彩出發,再圍繞它們創作。PIERRE HARDY便說:「愛馬仕非常注重色彩,色彩是我們可以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自然財富,我想全方位地探索它!為此,我們除了使用珍貴寶石之外,還應用精緻寶石,以獲得更齊全、更精確的色譜。」
另一邊廂,愛馬仕擁有豐富典藏,PIERRE HARDY當然沒忘記這些ICONS,馬頭、錨鏈、BIRKIN手袋等標誌符號皆換上彩色新裝,如KELLY BRACELET鑲嵌長方形切割的紫水晶、藍色、綠色、黃色和粉紅色藍寶石、沙弗萊石、棕色鑽石等,整齊排列出七彩圖騰;而在SAC BIJOU,一顆顆鑽石、黃色、藍色和粉紅色藍寶石、錳鋁榴石、海藍寶石等堆砌出漸變色彩的BIRKIN手袋,耳目一新。
愛馬仕的色彩,由黑白到彩色,PIERRE HARDY毋須言喻,他一次又一次訴諸珠寶系列──而僅僅是色彩,便教他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珠寶設計,那般澎湃創意才是愛馬仕的本色。
Text:Lisa Kuang
Photo courtesy of Hermè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