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枚勞力士腕錶都寫著「PERPETUAL」,在勞力士的字典裡解作恒動,指的是於1931年發明並取得專利的自動上鏈恒動擺陀,代表著品牌經歷近一個世紀以來永恒精準可靠的走時,延續至今,它早已不只限於描述機芯,而是象徵製錶背後,一種不懈追求精湛工藝、恒久卓越的精神,是以品牌一直傾力支持與其擁有同樣理念的體育運動、環境保育和藝術文化,當中對藝術文化的支持更是不遺餘力,其「藝術傳承・恒動不息」計劃(ROLEX PERPETUAL ARTS INITIATIVE)帶著PERPETUAL之名,已表明了品牌在藝術文化的恒久支持和貢獻,涵蓋音樂、建築、電影、舞蹈、文學、戲劇及視覺藝術等廣泛藝術領域,通過各種合作形式,頌揚藝壇輝煌成就,推動藝術的悠久傳承,繼往開來。最近,這個計劃終於涉足香港,早前勞力士宣佈與西九演藝開展合作,勞力士正式成為西九演藝的專屬鐘錶合作夥伴,支持西九演藝旗下不同節目,一同促進香港及亞洲的表演藝術發展與傳承,舉足輕重。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jpeg

A SHARED TEMPO

今年初,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男高音」、亦是勞力士代言人的JONAS KAUFMANN首度來港舉行歌劇盛會,他形容音樂蘊含巨大力量,是經典歌劇可以流傳至今的最大原因,他說:「歌劇跟製錶,同是有著悠久傳統,如果沒有追求精確完美的精神、工藝和智慧,它就不復存在了。」一句話便闡明了勞力士支持音樂的重大意義。勞力士與音樂的淵源始於1976年,紐西蘭女高音歌唱家DAME KIRI TE KANAWA成為品牌第一位來自藝術領域的代言人,之後由歌劇界到古典音樂、爵士樂等,不少享負盛名的音樂家、樂團加入陣容。另一方面,品牌積極參與各類音樂活動,例如杜明高世界歌劇聲樂大賽(OPERALIA)、赫伯特馮卡拉揚青年指揮家獎(HERBERT VON KARAJAN YOUNG CONDUCTORS AWARD)、維也納愛樂樂團學院(VIENNA PHILHARMONIC ACADEMY)、巴黎國家歌劇院學院(ACADÉMIE DE L’OPÉRA NATIONAL DE PARIS)等,為年輕歌唱家、指揮家或演奏家等藝壇新秀給予支持。

天時地利人和,在人才之外,勞力士亦佔盡地利,與世界各地有著獨特歷史和建築風格的歌劇院合作,包括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倫敦皇家芭蕾暨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巴黎歌劇院、北京國家大劇院等,提供世界級舞台和機會予藝術家盡展所長,例如在去年,大都會歌劇院在首爾首次舉行亞洲巡迴演出,便獲得勞力士全力支持,將古典音樂帶到地球彼端。

勞力士又包攬各種音樂盛事,如維也納愛樂樂團八十多年來的傳統──每年元旦舉行的新年音樂會便是由勞力士贊助,這場於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年度盛事,通過電視與串流媒體向一百五十個國家及地區直播,全球觀看約五百億次,使高雅的古典音樂藝術遍及大眾,而除了新年音樂會,勞力士亦支持樂團舉辦的仲夏夜音樂會及勞力士晚間音樂會(ROLEX NIGHT CONCERTS),建立深厚連繫。此外,在奧地利薩爾斯堡,自1920 年開始,每年夏天都會舉辦為期六星期的薩爾斯堡藝術節(SALZBURG FESTIVAL),集合世界頂尖團隊如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等近二百場包括歌劇、舞台劇、音樂會的古典及當代演出,乃當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音樂慶典,自2012年起,勞力士亦是薩爾斯堡藝術節的主要贊助商,皆因兩者都有持續革新、弘揚傳統的共同願景。勞力士的音樂足跡還從現實走到網上,品牌自2010年起就早著先機與古典音樂串流平台MEDICI.TV合作,這個平台擁有豐富的古典音樂、歌劇及芭蕾舞演出影片,並經常直播知名演出場地的表演,勞力士從不同面向,真正將音樂藝術跨越世代,傳揚各地,無遠弗屆。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1).jpeg

IMAGINING, SHAPING, BUILDING TOMORROW

建築將形式與功能融為一體,每個結構精細準確、一絲不苟,歷經時間洗禮仍屹立不倒,製錶又何嘗不是?逾六十年來,勞力士一直積極支持建築藝術,以身示範,世界各地的勞力士大樓,都是委託聲名顯赫的建

築師,秉承與製錶相同的理念:創新、卓越及永續來設計,例如由MICHAEL GRAVES設計的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利蒂茨製錶學院、由槙文彥(FUMIHIKO MAKI)設計的勞力士東京東陽町大樓及大阪中津大樓、由日本建築事務所SANAA的建築師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與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共同設計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勞力士研修中心等,每一座都融匯美學與工藝,別具一格。而勞力士找來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設計位於德州達拉斯的勞力士大樓,是其中最令人一見難忘的作品,這座七層大樓擁有不規則的扭曲外形,乃取自水稻梯田的設計,正是為了突出其充滿生機的內涵,隈研吾運用自然光與空間的互動,造出符合環保理念的精妙設計:大樓每層都有一系列的露台,種植滿滿的花草樹木;大樓內部處處可見天然木材,如會議室的牆壁和天花板都鋪設了一行行凸起的木板、接待區的牆壁以木板條製成,並裝飾與江戶時代日本武士有關的手工藝品,由外到內流露自然氣息,呼應著勞力士對工藝與永續的堅持。而品牌最新的一座建築,是位於紐約的美國總部大樓,找來英國建築大師SIR DAVID CHIPPERFIELD重新設計,他的目標是「創造出彰顯勞力士歷史傳承與文化底蘊的典範建築」,這座二十五層建築採用鋸齒狀外牆,呈現堆疊式的造型,大膽前衛,同時符合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鉑金認證標準,注重減少能耗,貫徹勞力士致力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理念,大樓預計將於下年尾完工,拭目以待!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4).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5).jpeg勞力士對於世界各地的自家大樓都已如此執著,更何況是作為品牌門面的專門店?品牌每一家專門店都找來享負盛名的建築師,因應當地文化而作出獨一無二的設計。例如在米蘭位於著名地標的艾曼紐二世拱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的勞力士專門店,由ACPV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建築師ANTONIO CITTERIO和PATRICIA VIEL進行翻新,巧妙將店舖作為拱廊延伸出來的一部份,並結合周圍環境的歷史圖案、幾何形狀和威尼斯水磨石地板,使店舖自然而然地融入歷史建築。而在地球另一邊,位於東京銀座的旗艦店則由東京CURIOSITY設計工作室的GWENAEL NICOLAS設計,並與當地工匠和藝術家合作,融和古今,從店外看,店舖玻璃幕牆帶有閃閃生輝的視覺效果,是將京都生產的金屬網嵌入玻璃層而形成獨特的雙邊框圖案,從不同角度展現柔美動態;而在店內,處處可見傳統日本風情,如古老的西陣織物、具有如漆器般的紋理的深綠色傢俱等,亦精心佈置日本藝術家的藝術品,塑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勞力士的建築版圖不斷延伸,不只在建築本身,亦是關乎建築的創意與未來,品牌自2014年以來一直擔任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獨家合作夥伴兼指定時計,也會建造品牌展館,今年亦不例外。今年雙年展策展人意大利建築師CARLO RATTI在展覽《智能、自然、人工、集體》中要求建築界審視其對環境退化的重大影響,他呼籲建築師大膽構想、創造「可永久持續的循環設計」的展館,這正正與勞力士的永續理念不謀而合。今年,勞力士邀請MARIAM ISSOUFOU設計展館,摒棄2018年建造的結構,按永續原則重新設計,以威尼斯的自然生態地貌以及勞力士對工藝的執著為靈感,展館外牆以當地回收製作的木樑製成,形似勞力士經典腕錶的三角坑紋外圈;內部的半透明彩色天花板,特地找來威尼斯穆拉諾島(MURANO)玻璃工匠製作,在日光下映射出豐富色調,並隨日光流轉而不斷變幻;水磨石地板由混凝土骨材製成,其中包含威尼斯特色的「COTISSO」回收碎玻璃,完美融合傳統技藝和現代建築。勞力士支持建築的每一步,正是為了構築永續發展的未來。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3).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4.16.20 PM (1).jpeg

ON AND OFF THE SCREEN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中的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中的PAUL NEWMAN、《亡命夜巴黎》(FRANTIC)中的夏里遜福(HARRISON FORD),這些巨星的共通點,是他們都為了角色的鮮明個性,而選擇在電影中佩戴勞力士的腕錶,寫下了勞力士與電影世界的緊密聯繫。

由戲裡走到戲外,這個深厚淵源從未間斷,勞力士一直支持著這第七藝術,積極推動電影藝術的延續和傳播,例如與當代影壇傳奇人物密切合作,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賈樟柯、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等都是勞力士的代言人,品牌又與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奧斯卡金像獎、位於洛杉磯的奧斯卡電影博物館(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馬田史高西斯的電影基金會(THE FILM FOUNDATION)及設於倫敦的英國國家電影電視學院(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展開深度合作。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6).jpeg當中,勞力士與奧斯卡的淵源可謂最深,自2017年起,勞力士便一直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榮譽贊助商,同時亦主理設於奧斯卡頒獎台旁邊的綠坊休息室(GREENROOM)。每年的奧斯卡,品牌都會重新佈置GREENROOM,為頒獎嘉賓、入圍者及獲獎者塑造於上台前後歡聚一堂、悠然舒適的空間。今年三月舉行的第九十七屆奧斯卡,GREENROOM的主題是復育自然世界,靈感源自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合作夥伴「智利復野」(REWILDING CHILE)與「阿根廷復野」(REWILDING ARGENTINA),兩者均屬著名非牟利機構湯普金斯自然保護組織(TOMPKINS CONSERVATION)旗下,致力保護並修復生物多樣性。這樣一個保育大自然的概念,如何融於星光熠熠的GREENROOM之中?休息室牆上採用柔和色調及紋理,配以一層層輕盈飄逸的薄紗,透過紗簾散射的光線,營造綿延起伏的山巒景觀;而在房間的另一側則佈置了代表本土物種的原木剪影,同時沙發、椅子和桌子採用泥土色調和質感,和諧一致地帶出大自然氛圍。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9).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7).jpeg再由奧斯卡台上走到台下,依然可見勞力士的足跡。奧斯卡電影博物館(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在2021年於洛杉磯落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藝術博物館,同是由勞力士全力支持。館內設有逾五萬平方呎的藝廊空間,又擁有兩間劇院、教育和修復工作室等,藉由藏品展覽、放映會、出版作品、教育計劃等,引領觀眾深入探索電影世界。而在博物館的三樓,設置了勞力士藝廊(ROLEX GALLERY),當中包含不同展覽空間,多角度揭示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貢獻,例如核心藝廊「光影傳奇」(STORIES OF CINEMA)以嶄新視角展現電影中的特效、演員、電影歷史以及其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構想世界與角色」(INVENTING WORLDS AND CHARACTERS)區域中,藉由模型、戲服和動畫膠片等展品,讓人深入了解到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由最初靈感到最終作品的構思過程。最近還加入了「BARBIE TO ANNA KARENINA : THE CINEMATIC WORLDS OF SARAH GREENWOOD AND KATIE SPENCER」展覽,是首個圍繞奧斯卡提名團隊——藝術指導SARAH GREENWOOD及佈景設計師KATIE SPENCER而設的展覽,從另一創意視角解構電影工業。

「電影是貫穿一生的回憶,我們理應投身於電影藝術的恒久存續。」馬田史高西斯說道,勞力士正是在電影背後默默支持,使之恒久存續的一大角色。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8).jpeg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每一枚勞力士腕錶,都源自精湛製錶工藝的傳承,品牌當然深明將專業知識世代相傳的重大意義。勞力士自2002年起,在「藝術傳承・恒動不息」的傘下推出勞力士創藝指導計劃(ROLEX MENTORING PROGRAMME),將譽滿全球的藝術大師與嶄露頭角的藝術新秀結為師徒,在兩年的指導期內一同交流創作,激發雙方靈感,讓藝術文化得以代代相承。計劃推出至今已逾廿年,將六十三位藝壇大師與藝術新秀結為師徒,創造了四百多場藝術展覽、三百多場演出、近二百部電影、九十部文學作品等,果實累累。

在最近一屆2023至2024年度的勞力士創藝指導計劃中,蜚聲國際的五位藝術名家——賈樟柯(電影)、EL ANATSUI(視覺藝術)、BERNARDINE EVARISTO(文學)、ANNE LACATON(建築)及DIANNE REEVES(音樂)各自指導一名藝術新秀,展開為期兩年的合作。

在電影方面,中國名導賈樟柯與年輕菲律賓電影製片人RAFAEL MANUEL 結為師徒,RAFAEL MANUEL因觀摩賈樟柯製作《風流一代》(CAUGHT BY THE TIDES)的剪接過程,啟發了他將得獎短片《FILIPIÑANA》拍成長電影。在建築領域,年輕的黎巴嫩裔亞美尼亞建築師ARINE APRAHAMIAN致力建造設計創新、價格合理且符合永續發展的建築,她的理念與同樣主張以翻新替代清拆建築的法國普立茲獎(PRITZKER PRIZE)得獎建築師ANNE LACATON不謀而合,二人開展理論性項目,研究如何重整APRAHAMIAN的家鄉BOURJ HAMMOUD區內擁擠的廢棄建築,將這些空間起死回生。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11).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13).jpeg

新一代揚名文壇的非洲作家AYESHA HARRUNA ATTAH與贏得布克獎(BOOKER PRIZE)的英國黑人作家BERNARDINE EVARISTO在這次合作中互相啟蒙,AYESHA HARRUNA ATTAH在推出五本書籍後,希望涉足世界各地,BERNARDINE EVARISTO為她正在創作的小說提供深入意見,也邀請她參加千里達(TRINIDAD)文學節,結識其他黑人藝術家,逐步爭取國際出版的機會。在音樂世界,榮獲格林美獎(GRAMMY)的爵士樂歌手DIANNE REEVES 負責指導南韓爵士樂作曲家兼歌手SONG YI JEON,邀請她與樂團一同表演,SONG YI JEON完成兩次歐洲巡演,這個難得體驗令她更深刻認知到自己的藝術家身份和影響。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14).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12).jpeg來到視覺藝術的範疇,加納雕塑家EL ANATSUI與南非藝術家BRONWYN KATZ 均熱衷於改造廢棄材料進行創作,共同語言將二人連繫起來,BRONWYN KATZ拜訪EL ANATSUI 位於加納的工作室,一同探討如何將靈活多變的水融入各自的作品中,提醒了她創意才是關鍵,再日常不過的事物也蘊藏嶄新可能。千里馬背後總需要伯樂,勞力士用二十年建立起一個跨世代的藝術社群,將力求卓越的精神、專業知識與文化薪火相傳。

WhatsApp Image 2025-08-08 at 3.44.40 PM (10).jpeg走過一個世紀,勞力士當然深明,成就卓越必須假以時日。無論是在音樂、建築、電影或其他創意藝術,勞力士一直在背後無私守護助其發展、傳承,連起過去、現在與未來,使藝術文化得以跨越時間,世代共鳴,恒動不息。

Text:Lisa Kuang

Photo courtesy of Ro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