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少女,只有笑旅——2019年,三個麻甩佬相識於一個棟篤笑興趣班,翌年組成「笑旅時代」。他們各有所長,MATT專攻踩界地獄梗,INDOME以混血兒身份調侃文化差異,阿達擺老婆上枱大講兩性笑話,務求總有一個篤中你笑點。

可是要香港人歡笑(而非恥笑)很難,笑旅時代遇過座上客全程自顧自吃飯,也試過在冷場中獲觀眾加油打氣,要多尷尬有多尷尬。不過就如馬克吐溫名言「悲劇加時間等於喜劇」,這些黑歷史如今說來也成為笑料一則。憑著厚面皮自嘲和大無畏精神,他們期望以棟篤笑帶來更多歡樂。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3.46.29 PM (8).jpeg

九十秒破僵局

MATT自言從小喜歡搞氣氛,然而跟朋友開玩笑跟上台講棟篤笑是兩回事,「在台上不可能跟觀眾像平時般聊天,當你面對陌生人時,很難打破隔膜。」INDOME指朋友之間無需解釋就會哄堂大笑,「但觀眾會有很多問號,你是誰?我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笑?我們一上台就要很快地打破隔閡,如果九十秒內連結不到,接下來半小時都沒用的,你不會在意我講什麼。」阿達補充:「你有一個目的,要讓人開心。而當全場目光聚焦在你身上,你會緊張,會發台瘟。跟朋友聊天不會收錢,像變魔術那樣『嘭』一聲便能令人驚喜,可是觀眾來看表演是不同的,表演者要有足夠經驗才會有壓台感。」

香港人出名冷淡又內斂,三人曾指本地觀眾喜歡坐後排,少跟表演者互動。INDOME分析:「外國人習慣去酒吧傾計,香港人則是去劈酒的,他們來看騷就似來探險,會覺得坐第三排穩陣些,即使不好笑都可以隨時離開。香港人也習慣SHOW像看舞台劇,但舞台劇有很多人物關係,你知道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佈景是一個家,但棟篤笑沒有這些,全靠我們把口。」

為了令觀眾盡快「入局」,明確的主題設定很重要,阿達說:「這能讓觀眾較易理解你,尤其是對我們這些素人而言。」他們的笑話風格迥異,MATT專攻地獄梗,有次上電視節目,就因為內容敏感,結果五分鐘出鏡時間被刪剩自我介紹,「我後來上過另一個節目,導演叫我照講,說會『直出』,結果還是沒播。(內容關於什麼?)小學時,有個同學講起『打跛腳都唔使憂』這句俗語,然後大家玩鬧了整個小息,到放學回家時,路上出現了一位坐輪椅的同學,那個同學就大喊:『這就是打跛隻腳唔使憂?』然後班長站出來說:『不是一隻腳,是一對腳。』其實不算很冒犯,我專踩這些界。」近年常說要政治正確,會否怕得罪人?MATT道:「有個永遠的原則,就是將笑話放在家人和朋友身上。」INDOME解釋:「總之跟聽眾無關就沒事。」作為中印混血兒,他經常從宗教和文化差異出發,「我爸媽是講道的,我覺得自己可以去講笑。」已婚多年的阿達則主要講兩性關係,「這是永遠不死的課題。」會否怕一句話激嬲老婆?他求生欲極強:「我講的笑話全是假的,我只是把別人的笑話放在我太太身上,我太太是完美的!」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3.46.29 PM (2).jpeg談到創作方式,MATT主要是憑空想像,「就如剛才的例子是出自一句話,後面全屬虛構,想好PUNCHLINE後,便在鋪陳時加入觀眾需要知道的資料。」INDOME與阿達的笑話則更常建基於真實事件,「再加鹽加醋,加入人設和情景,將它變成DYNAMIC更大的笑話。」他們都習慣把日常趣事記錄下來,阿達說:「我有本笑話簿,什麼都寫下來,看什麼時候有用,再在OPEN MIC 時試講。譬如最近想到:印度最驚的是什麼馬?答案是十二碼!(編按:香港足球隊早前在補時階段憑十二碼擊敗印度)」他們經常會在OPEN MIC後互相檢討,「有時同一個笑話,可能會受到節奏、語氣、觀眾影響,又或者根本不適合你而更適合其他人講。」

阿達:棟篤笑由治及興。

會傳染的笑聲(和尷尬)

笑話要在情理之內,意料之外。問笑旅時代最享受棟篤笑哪個部份,原以為答案離不開想到好笑的PUNCHLINE,又或成功引得觀眾發笑,沒料到三人異口同聲:「最ENJOY看到別人的笑話唔WORK,愈尷尬愈好笑!」不過其實他們自己也未能倖免於尷尬,例如阿達有次自信滿滿地上台,結果不但全場無人發笑,更獲第一行的觀眾叫他「加油」,他苦笑:「當你自以為很叻,地位比觀眾高,就很難逗笑他們。」另一次是早期在一間咖啡店演出,可是食客們專注用餐,無人理會他們,「但事後有位觀眾說,他原本情緒低落,很高興有人哄他開心。」

MATT亦有類似經驗,形容某次演出時的現場氣氛陰森如萬聖節鬼屋,「表演去到一半,我都還未出場,前排就有三位觀眾離開。」INDOME則難忘畢業騷的事故,「我滿心歡喜地邀請了幾個女生來看,還安排了HIP HOP歌曲來襯托我如RAPPER般登場。那時我常忘詞,就把稿寫在手上,上台後卻發現手上的字都化了,於是有型地上台後便呆立了十秒。那次每人要表演大約五分鐘,我講了三分鐘就完了,結束後那些女生還問我怎麼這麼快⋯⋯」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3.46.29 PM (3).jpeg表演場地的環境也會影響觀眾反應,他們曾於旅舍、書店、咖啡店、麥花臣等地演出,阿達評道:「燈光最好能聚焦在表演者身上,若然像餐廳燈光般分散,觀眾就會四處看。其次是如果地方太空曠,人又太少,笑聲便難以迴盪。笑聲是會傳染的,若果場地可以谷到笑聲回來,整個氣氛就會更好。」MATT說:「場地愈大,觀眾愈多,笑聲會像一個浪,只要有一個人笑,旁邊的人便會一起笑。」

細場也有好處,INDOME指氣氛會較COZY,演出時也容易跟觀眾對話。訪問當晚,他們就與另一團隊FUNNY MATTERS在位於長沙灣的咖啡店CONTRAST辦OPEN MIC活動,既會親自試咪,也有素人、新人上場,阿達表示:「近年有些餐廳生意不好,便邀請不同單位合作宣傳。通常是餐廳邀請我們,他們有意向才比較好傾。不過很多找我們的已是瀕臨結業,若到執笠時才辦活動,我們也幫不了什麼,帶不到人流。」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3.46.29 PM (9).jpegMATT:喜劇等於並非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即是睇人仆街最開心

全職難以生存

INDOME不諱言棟篤笑在港只屬小眾,「現在全職棟篤笑演員有V(VIVEK MAHBUBANI)、TIM(陳樂添)和MARY(吳婷婷)三人,活躍的兼職者約有二、三十人。全職投入的話,只做表演未必足以維生,要多接主持工作、學校培訓,但這些都不穩定,壓力大很多。要確保一個表演能維持到你兩個月生活,可能要四、五萬元,一張票兩百五十元,還未扣除成本,實在不易。」提到一度回流香港的JORDAN LEUNG(A.K.A. 69RANCH)返美發展,INDOME回應:「在香港當全職並非不行,但要走藝人、演員的路線,然後十幾年後觀眾才會接受你。」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3.46.29 PM (6).jpeg黃子華必然是神枱級成功例子,阿達說:「黃子華太誇張了,他帶來破天荒的演出,一次演兩個多小時,就算是世界級名人都只能演一個多小時而已。要跟隨他這個方式要很用力,每次演出要閉關一年,誰做得到?畢竟大家都要搵食。他是我心目中的ICON,影響全亞洲。」阿達另推崇已故的GEORGE CARLIN,「有深度,又敢講。」MATT則欣賞出名毒舌的RICKY GERVAIS,「驟耳聽好像沒什麼,但觀點又很好笑。在眾多講地獄笑話的表演者中,我覺得他最全面,也講很多社會議題。」INDOME推介相對年輕的ANDREW SCHULZ,「他講不同在地文化,美國人或非洲人他都瞭如指掌,很啜核。」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3.46.29 PM (4).jpeg相比外國,阿達形容香港棟篤笑文化落後如石器時代,「黃子華帶起了棟篤笑,但他是表演者,踢球而不是教練。反觀中國,李誕將棟篤笑變成電視台真人騷,掀起了一個潮流,大陸開了那麼多COMEDY CLUB,很多人成為了全職表演者,香港哪有這市場?」MATT 說:「連最有可能找COMEDIAN代言的DELIVEROO都倒閉了。」

從小眾到大餅

面對困局,出路之一可能是衝出香港,然而笑聲是國際共通,笑話卻受語言、文化、地域等壁壘所限。近年有不少內地演員來港演出,主要受眾仍是在港的內地人,阿達直言:「他們的梗你不會很明白,將來再融合些就不知道了。」INDOME道:「就如你懂英文,也未必聽得懂英文笑話。UNIVERSAL和在地是有衝突的。」儘管如此,打算十月在港開個人騷的他,計劃把演出帶到其他廣東話市場,如澳門、馬來西亞或新加坡等地。

阿達說:「就當一組笑話演一個小時,你要花一、兩年去創作,若果只在香港演出會很浪費,所以要開拓新市場,接觸更多觀眾。JORDAN很厲害,來港幾年便可以在麥花臣開到三場爆滿,這是天時地利人和,不過他的風格不是黃子華那種,有些觀眾會愕然:花了幾百元只得四十五分鐘演出?」

WhatsApp Image 2025-07-28 at 3.46.29 PM (5).jpeg現時笑旅三人各有正職,INDOME指棟篤笑連副業都稱不上,「這只是單方面的付出」。阿達補充:「現在好些了,算收支平衡。」INDOME續道:「舞台劇有導演、編劇、演員,但我們大部份事情只能一個人去做。」他們笑言組團的最大優勢是互相幫忙,「獲得免費勞力」。MATT坦言希望能靠棟篤笑賺錢,INDOME說:「但也知道急不來,我們在每個方向都訂下小目標,循序漸進發展。」阿達最後總結:「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在紅館開騷,一人不成的話便集眾人之力。由2019年學習棟篤笑至今,看到很多人加入,我們當然開心,想一起做大個餅,希望香港也會有COMEDY CLUB!」

INDOME:香港人就如八達通,只有三個月的紀錄,很善忘。

Text:梁懿

Photo:linchunpan

Interview location:Contr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