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時在餐桌上𠱁家人開心,到長大後入行成為商台DJ和《膠戰》主持,再到去年底首次獨挑大樑舉辦TALK SHOW,黃正宜(阿正)一直在摸索屬於自己的搞笑語言,「我希望有天能做到最傳統的那種STAND-UP COMEDY,那是極高難度的事,純粹靠說話的節奏、內容、反應去令全場人開心,簡直是一種超能力。」

DSC04531 - Copy.jpg

台上初挑大樑

儘管不乏現場演出經驗,近年在叱咤頒獎典禮的表現亦備受好評,然而阿正說:「平時出來插科打諢是輕鬆的,但如果要別人聚精會神地看我的個人表演,我會懷疑自己有沒有成為主角的能力,始終我是第一次開TALK SHOW。」她以往多以配角作定位,這次辦《正DIVA》卻明確地以主角身份登場,「當很多SPOTLIGHT聚焦在自己身上,要全程掌控氣氛是很累人的。我以前做很多演出,可是旁邊都一定有拍檔,我會更手到拿來。當主角有爽的時候,同時也有較大壓力,可說是既痛且愛的感覺。」

有別於前輩們一個台、一支咪上陣,新手上路的阿正為演出加入了多元化的元素,「例如分成不同段落,每個部份都有個脈絡或角色,用不同方式去包裝,這能令表演更加豐富和容易處理。若果要我一氣呵成地去完成個多、兩個小時的演出,而沒有其他東西協助,我第一次處理會有點緊張,所以我用小短劇去帶出一個訊息,寫一首歌去講單身,又或者跟觀眾玩遊戲。」

既是DJ也是綜藝節目主持,如今踏上台板,她比較不同形式的差異道:「DJ永遠都在直播室說話,雖然現在可以通過TG GROUP或網上平台看到大家的留言或即時反應,但始終隔了一層,很多時你要付出許多ENERGY,因為你看不到別人的反應,一定要相信自己說的事是有趣的,而那個力量很靠自己。至於電視節目,可以加入動作和表情,不過拍攝時同樣不會知道反應如何。上台表演則綜合了所有事情,你看到即場反應,別人會給你力量,你又可以馬上給別人回饋。現今的觀眾都大膽了,不會乖乖坐著聽你說話,很喜歡喊出來,喊完之後希望你有反應,這是好玩又具挑戰性的地方。」

現場互動極考表演者的執生能力,「在電台和電視,基本上你可以計劃所有事情,但棟篤笑最多只能計劃到九成。我那時開了三場SHOW,其中一晚的觀眾比較斯文,笑容很含蓄,拍手很細力,我唯有一邊表演,一邊摸索他們的喜好,例如前兩晚效果很好的PUNCH,第三場觀眾卻沒有反應,反而對我某句話很熱烈,我就知道原來他們可能喜歡聽我講前度,那我就即場穿插多些前度的出現。」

Untitled.jpg

台下燃燒生命

除了台上的臨場應變,台下的創作構思也很重要,阿正形容那是「燃燒青春和生命的思考過程」。「準備期間,我會不斷進入度橋、寫稿的狀態,有時寫到一些PUNCH或填到一些詞,我就會很開心、很滿足,那種HIGH是會令人睡不著的,很興奮,也是一種自我娛樂。不過老實說, 我最初沒想過會這麼困難,洗濕了頭才發覺為一個TALK SHOW構思內容有很龐大的工作量。當中最艱難的,是我對自己缺乏信心,寫的時候自己覺得OK,但不知去到現場是否真的會有反應,我不想說這是賭博,我會說這是很大的風險,這裡觀眾會笑嗎?還是差一點?是否要再調整?不停自我推翻,獨自躲在角落,每天呆十個小時,這個過程很痛苦,可是千錘百鍊後的成果是令人開心的,只是當中很寂寞、擔心和不安。」 

她說過程中雖然看了許多TALK SHOW作參考,卻未有近水樓台地向DJ前輩請教,「本身已經很大壓力,若我再問森美大哥和阿JAN(林海峰),我應該會想嘔。心態上我會想請教他們,創作上我卻不敢多問,怕自己跟隨了他們那套,這有好有壞。當然我有請顧問RILEY(林若寧)和 導演火火給予意見,但到最後我寫了什麼或如何表演,他們沒有給我太多限制。」 

阿正的痴女形象向來鮮明,問她女性身份會否是特色之 一,她說:「這只是我的其中一個面向,用來自嘲或搞笑。男女唯一不同可能是生活上的觀點角度,例如我比較少講鹹濕GAG,阿檸(903 DJ)婚後會多講一些婚姻話題。每個人當下的狀態才是最影響內容的,我的世界就是保持單身,所以就多講單身生活。」 

至於未來演出,她表示今年暫不考慮開SHOW,一方面是因為太耗精力,另一方面是想累積創作靈感,「TALK SHOW的內容主要源於我對生活的感受,一定要給自己 時間,才能有新的題材。」不過粉絲們不用擔心久等,「我原以為起碼要儲兩、三年,沒料到最近半年已經發生很多事,有一些環境上的轉變、一些生活上的不幸,這些令我 很想快些跟大家分享。我想開SHOW的動力,很多時候都是源自生活中的痛苦,然後慢慢將它轉化成笑話。」

DSC04494 - Copy.jpg

時代金句  自嘲哲學 

談到心目中的棟篤笑ICON,阿正毫不猶豫地答:「一定是黃子華,他是我第一次入場看棟篤笑的表演者。他最厲害的一點,是創造出一些大家會講一百年的金句。香港棟篤笑的特色之一就是有許多金句,觀眾就算忘記了整場表演,都仍會記得那些金句,有東西放入袋又或者可以寫上THREADS。」創作精妙金句可是她的目標之一?她笑說: 「我也希望寫到金句出來,但很顯然現在沒人在講。大家暫時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句『甜品不要太甜』,而且還不是出自我的TALK SHOW。盡力吧,我覺得這是很難的,年代不同了,現在我再寫一句金句出來,會是搞笑、 尷尬還是夾硬?你不知道人們會怎麼TAKE,要隨著不同 的SHOW慢慢建立,畢竟我只做了一個SHOW,沒資格去說將來會怎樣,或者大PICTURE是怎樣,我都還在摸索階段。」 

她指很多香港棟篤笑的話題都跟大環境或時事相關,「香港人很懂得苦中作樂,有些話題不能直說,那就用擦邊球的方式去講,大家GET到又會懂得笑,這是香港人的默契,只有香港人才會GET到。我在串流平台看外國棟篤笑,很多都是由生活出發,也會講文化差異或批評政客,但他們很開放、很放膽地講,而香港會有掣肘,這可能也是一種特色。」 

對於棟篤笑被稱為「冒犯的藝術」,阿正笑言她主要是冒犯自己,「我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嘲。很多人不敢講的話,只是STAND -UP COMEDIAN在台上替你講了。如果觀眾不理解你的幽默感,其實所有事情都是冒犯的,所以不必過於擔心。」她認為香港人笑點很高,要求也很高。「有段時間我覺得𠱁大家開心,自己也會享受,不過亦試過完成演出後,一上網卻見到罵我的POST,然後我便不禁想:『我為什麼要𠱁你開心?』有時我也會在內心發些小脾氣,然而去到最後,我認為喜歡的人就會看,不喜歡的人就由他罵吧,最重要的是我能否樂在其中。」 

DSC04573 - Copy.jpg

當搞笑成為職業 

阿正從小就喜歡𠱁人開心,吃飯時總愛跟家人講笑,「不過這可能是因為我有個很悶的弟弟作對比,也可能是自我實現預言,我小時候未必真的那麼搞笑,只是我一廂情願 地相信了自己是搞笑的,因為家人通常會無條件支持,你說什麼他們都會笑,而且我後來才發覺我媽媽天生笑點低,而我在她身上得到很多自信,這種盲目的自信令我走了這條路。我身邊的朋友有時比我更好笑,我很喜歡留意 別人身上發生的事,之後轉化成笑料。」

貫徹自嘲風格,她把𠱁人開心的習慣歸因於其討好型人格,「見到同事或朋友笑,我就很有滿足感,但當這變成職業後,大家就好像有一定期望,你一出來就一定要好笑似的。所以我剛才說到,有時見到別人批評我或不喜歡我的時候,我會想我為什麼要𠱁那些人開心,然後到最後我要TAKE那個不開心呢?我也會有晦氣的時刻,經常想做完TALK SHOW就退休,要離開幕前,可是最終還是那句:我自己享受嗎?如果我還有事情想說、想玩的話,就繼續做下去。我以前可能真的是討好型人格,會在意大家的留言和反應,再去調整自己,到後來想通了,人生是自己的體驗,應該多想自己,開心的時候就跟大家分享多些,不開心的時候我也跟大家一樣,都是不開心的,可能熬過後會將經歷變成笑話。」 

阿正說舉辦個人TALK SHOW是她人生清單的要項,那圓夢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她坦言:「我以前就是太多目標 了,這樣做人很累。我現在的目標是好好享受生活,有FEEL就做,這樣會開心一點,否則經常要找目標讓自己追的話,實在太累人。」聽來有點消極,惟半秒後她便笑問:「這說法是否很老氣?我覺得我的答案很『五十路』。」 能夠苦中作樂,也許如她所言正是香港精神。

Text:梁懿   Photo:linchun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