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裡有「芸術の秋」的說法,秋天,是屬於藝術的,也是日本傳統中的文化與出遊季節。除了地域上和同期展開的愛知縣的藝術節作出連結(愛知三年展2025年九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三十日舉行),時間上,TOKYO GENDAI 的新展期也跟十月至十一月的日本重點藝術活動「京都藝術博覽會」(ART COLLABORATION KYOTO)和「東京藝術週」(ART WEEK TOKYO)接聯得更緊湊,藝術一波又一波, 把整個秋天變成藝術季節。藝術活動和大展的蓬勃,已經作為一個日本社會文化與市場復興的相應比喻。1757391967977059.jpg

先從統計數據得出一個大概。據《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2025年全球藝術市場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範圍內,總體藝術市場都尚算低迷。全球銷售額下降了12%。美國和中國這兩個最主要市場就分別下降了9%和31%,但日本卻是個例外。日本藝術市場可說逆市增長, 整體成長了2%,其中畫廊產業更是顯著成長了7%。這其實屬於日本全國疫後振興的一部份,一種更開放性的展示,以至更進化的國際多向交流——無論是資本、人才還是藝術文化。

背景是日本正處於另一個關鍵的「再開國」時期,少子化與城鄉差異、勞動力與資本動力的拉扯,令日本不得不作出改變。當中包括多加勞動力輸入、各種工作及經營簽證的優化、吸引資金和創業的利好策略等等,日本可說正全速對國際開放,因而亦有了各種國民不適應的反彈。但這種開放性必定同時帶來日本各行業之處事傳統之改變,以藝術市場和畫廊界為例,明顯即為更多中小型畫廊成立,引進更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策展和作品視野。積極效果便是,日本本土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更多關注起其他國家的作品,國際畫廊也大幅進駐日本,反向則成為更多新一代日本藝術家受到國際關注。這可說是作為當今這種交流最重要盛事的TOKYO GENDAI的出現及成長基因。1757391004740798.jpg

國際上的著名畫廊當然注意到了日本這方面的蓬勃發展。去年,佩斯畫廊(PACE GALLERY)就在東京新地標麻布台HILLS開設空間。今年,更多國際機構的活動仍在繼續,即如CEYSSON & BÉNÉTIÈRE畫廊五月在銀座開設了它首個亞洲據點。其畫廊總監LOÏC GARRIER就曾表示:「我們參加了上兩屆的TOKYO GENDAI,不僅在日本,還從韓國、新加坡、台灣和中國大陸購得了不少作品。對我們來說,東京是真正的亞洲中心。」

TOKYO GENDAI的總監高根枝里則以一種亞洲精神去詮釋這種跨域合作:「這種合作精神正是日本藝術界的特色。」她說:「我們互相幫助,我認為亞洲人重視集體主義而非個人主義的思維方式在這裡根深柢固。」因此,TOKYO GENDAI 也非常重視與日本本土以至海外的合作,除了已提及的與同期開幕的愛知2025國際藝術節合作,也將加強與韓國藝術市場的聯繫:作為與韓國釜山藝術博覽會建立新合作關係的一部份,十家韓國畫廊將受邀參加今年的TOKYO GENDAI。1757392298896961.jpg

再回到日本藝術市場,根據日本文化廳發布的《2024年日本藝術品市場報告》,日本市場這數年持續成長,自2019年以來成長率達11%。日本藝術品市場的增長率正在超越全球藝術品市場,且大多數交易價格都在可承受範圍內,這使得新收藏家更容易進入市場。日本市場正穩定追趕全球藝術市場,並可視為呈現穩定成長態勢。實際上,如今世界各地舉辦的藝術博覽會數量眾多,但只有約10%在亞洲舉辦。考慮到人口和市場規模,估計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區應該會有更多藝術博覽會的發展潛力。1757392298401335.jpg

這發展大勢正是在日本舉辦大型藝術博覽的機會所在,也完全跟當下日本的開放國策吻合。因為再擴展到藝術交易以外,盛事也帶動了文旅發展。藝術作為一個介體,它不僅讓人交流,通過藝術之旅,也令人更深入認識一個地方。這形容在日本而言更是合適,日本擁有太多知名藝術博物館和畫廊,甚至每年每月都像在更新落成。藝術之外,還有各種餐廳美食酒店。這點對香港人而言可說熟知不過。國際收藏家和參加盛事的遊客除了藝術之外,還對美食和娛樂文化感興趣,現在,參觀世界各地的博覽會就如同旅行一樣。TOKYO GENDAI就得到不少反饋,說選擇在橫濱舉辦博覽會,為他們帶來如同主題旅行般的獨特體驗。1757391004177423.jpg

Text: 李照興

Photo: 陳酷(橫濱)

TOKYO GENDAI現場及作品: Photo courtesy of TOKYO GEN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