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及建築物密集,高樓大廈更是冠絕全球,獨特的城市景觀吸引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慕名而來。說起香港建築奇觀,許多人自然想起已故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名作《ARCHITECTURE OF DENSITY》,他以緊湊的構圖拍攝看似密不透風的水泥叢林,道出香港嚴重的住屋問題,他也憑藉此系列的作品享譽國際。

另一邊廂,比他稍後移居香港的德國攝影師WALTER KODITEK、美國攝影師PETER STEINHAUER及香港本地攝影師FELIX WONG,同樣在密集的大廈中覓得獨特的建築敘事,令我們得以從另一角度觀看及反思這些習以為常的建築物。

Walter Koditek 記錄香港現代主義建築

現居香港的德國攝影師WALTER KODITEK,同時也是一名城市規劃師,曾於多間規劃及設計諮詢公司任職多年,2006年移居亞洲後,在柬埔寨和越南擔任城市規劃專家,當他2014年踏足香港時,深深被這裡的現代主義建築所吸引。

二戰後的香港大興土木,考慮到經濟效益,當時的建築師們大多以務實的方式(如自然採光提供能源效益),去解決當時房屋短缺及預算有限的問題,因此由五十至七十年代這段轉型時期的建築,不乏實用而不浮誇的設計風格。

WhatsApp Image 2025-08-20 at 7.09.33 PM (3).jpegWALTER KODITEK用數年時間走訪香港逾三百座建築物及建築群,圖文並茂介紹香港戰後的現代主義建築,並將其結集成厚約四百五十頁的攝影及學術書籍《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築》(HONG KONG MODERN ARCHITECTURE OF THE 1950S–1970S),當中某些建築物(如彩虹邨)即將進行重建,也為這本著作增添意義。

書中記錄的建築物,相信許多人均不感陌生,如香港大會堂、九龍麵粉廠、中環美利大廈(現香港美利酒店)等,均是「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狀。有趣的是,WALTER KODITEK統一以正方形畫面呈現,看似迎合INSTAGRAM時代的美學,其實當展覽時多幅作品整齊地並排在一起,無疑營造出強烈的視覺震撼力。雖然同為現代主義建築,然而這些建築物的設計卻不盡相同,外牆的顏色及字體均呈現出不一樣的美感,令觀者慢慢欣賞建築物的特色及異同。

WhatsApp Image 2025-08-20 at 7.09.33 PM (2).jpeg

Peter Steinhauer [Cocoons] 恍如蠶蛹的建築物網幕

香港經常進行樓宇及建築工程,住宅或大廈總會搭起棚架及圍起網幕,以減少灰塵飄散及防止建築碎片跌落街道,本地人司空見慣,恨不得避之則吉,然而這些五顏六色的網幕,對於美國攝影師PETER STEINHAUER來說,不僅不顯得沉悶,反而看似藝術家夫婦CHRISTO & JEANNECLAUDE的環境藝術,色彩繽紛,十分顯眼,是充滿獨特美感的香港風景。

現年五十八歲的STEINHAUER,曾於亞洲生活二十年,1994年踏足香港時,他已嘗試拍攝這些建築物,後來在2007年從越南移居香港後,才正式進行更全面的創作。他覺得這些圍著棚架的網幕恍如「蠶蛹」,建築物從興建到落成的過程,正如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一樣,因此將作品命名為《COCOONS》。

WhatsApp Image 2025-08-20 at 7.09.33 PM (5).jpeg在生活的數年間,他總會開車穿梭在香港各區街道,慢慢尋覓圍起網幕的建築物,綠色及米色的網幕最常見,藍色、黃色、紅色的網布會令整座建築物更吸睛,然而卻較為罕見。有時為覓得最好的拍攝角度,他總是假裝打電話騙過保安,偷偷溜進民居天台拍攝,以不同視角記錄這種都市奇景。

WhatsApp Image 2025-08-20 at 7.09.33 PM (6).jpeg在他看來,這種景象不僅充滿美感,也見證著香港的城市變遷。2019年,他將拍攝的逾百座建築物集結成書,提醒港人這並非令人厭惡的工地,若你細心觀察,我們身邊總不乏有趣事物。

WhatsApp Image 2025-08-20 at 7.09.33 PM (7).jpeg

Felix Wong [Ladder] 摩天大樓猶如社會階梯

身處鬧市,抬頭仰望,城中到處佇立著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是名副其實的「玻璃之城」。玻璃幕牆曾是繁華的象徵,過去大半世紀以來改變香港的城市景觀,尤其是中環,中銀大廈、IFC、中環中心,還有近來落成啟用的THE HENDERSON等,無不如此,相互輝映,爭芳鬥艷。

對香港攝影師FELIX WONG而言,摩天大樓不只是金融城市的象徵,仿佛也在隱喻著身處其中的人,對攀登社會階梯的渴望。現年三十三歲的他,善於透過鏡頭探索人與城市的關係,由2016年至今,他在香港、倫敦、上海等大都市,以低角度拍攝多座高樓大廈,例如香港的長江集團中心、告羅士打大廈及ICC等。

有別於傳統的建築攝影,他刻意不凸顯商業地標的明顯特徵,反而聚焦這些建築物的局部,畫面中的對稱線條和圖案呈現出美感,仰視式的視角更令畫面恍如階梯。這系列作品名為《LADDER》,意思不言而喻,身處金融市場、商業世界,有誰不想往上爬呢?

FELIX高中時期已對攝影產生興趣,曾在不同行業從事攝影工作,後來前往英國修讀攝影,回港後於2019年創立ASIA ART HOPPER,專門為藝術行業製作社交媒體內容。《LADDER》系列是他工作之餘一直持續創作至今的作品,曾於2022年的FINE ART ASIA典亞藝博及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畫廊舉辦的攝影聯展「MYHONG KONG 我城」中展出。

Text:顯影 PhotogStory

Photo courtesy of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Blue Lotus Gallery, Felix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