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倫在電影圈中游刃有餘,但我們毋須懷疑他背後的付出,因為正如俗語說:「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勁。」不經不覺,他在行業裡浸染了三十幾年,從與他的對話中,我們恰巧能回味香港影視發展的某些珍貴面向。
五十是個路標而已!
這是馮德倫第四次擔任《號外》的封面人物。在五百多期的書刊中,我們找出了兩期讓他回顧。他翻閱著1998年出版的一期,驚呼道:「哇!當時我看起來多年輕,真是小鮮肉,那時候還很瘦!」這期中他提到最欣賞的導演是馬田史高西斯⋯⋯「別再唸了,說這些真是很戇居。」馮德倫說話時自帶微笑,露出深邃的酒窩。他又翻到2003年的一期,雙手捧著紅巾,內容集中於他對魔術的熱情。「我記得這期⋯⋯」但最引他注目的還是照片:「看看我的臉多麼圓!為甚麼不給我P圖?整瘦一點。」
那時候的馮德倫根本不胖,只是有輕微的嬰兒肥,令他看起來有點稚氣,而現在五十歲悄然而至,歲月倒是在他臉上勾勒出更完熟好看的輪廓。他回憶起迎接這個關口的心情:「在四十八歲時,我好像曾夢到自己已到五十,心裡想:還不是吧?那麼老嗎?生日前想到還有一個禮拜就滿五十歲,真是半百了——哇!」接著又說:「但到了真正五十歲的那天,又覺得沒什麼,似乎一切都不錯,只是數字的變化吧。就像有一個大大的路牌告訴你,已經到了這個人生階段。」
身為明星,馮德倫在他所謂「半百」的階段,依然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網友們在THREADS上討論他「老是常出現」,單是廣告就囊括了「餵百萬人」的外賣平台、與姜濤一起宣傳預防HPV及相關頭頸癌,還執導並出演「獅子銀行」的廣告。大家讚他靚仔、有型、NICE GUY,怎會不受企業青睞?在我們的記憶裡,他是《美少年之戀》中的「美少年」、《特警新人類》裡大膽無畏的年輕特警,還有執導美劇《荒原》和《五行刺客》的導演。但實際上,近年他在大小熒幕上的形象亦有了破格的轉變,演活了幾個反派角色。
角色演化論
在去年上映的內地電影《浴火之路》中,馮德倫飾演一名人渣級拐子佬。這齣由五百執導的電影,講述數個家庭因子女被拐而向人口販運集團復仇和尋子的故事。馮德倫在片中梳著魚骨辮,形象邋遢,害趙麗穎、劉燁等角色的家庭支離破碎。「這個角色沒有什麼背景,完全是一個純粹的衰人。我之前未曾嘗試過這種角色,想試一試。原本我把他演得更衰、更壞,但由於尺度問題,很多戲份都被刪掉了。」他分享參演的原因:「我之前看過五百執導的內地警匪電視劇《掃黑風暴》,覺得內容很有趣,既實在又有點QUIRKY,所以當他有新戲需要客串時,我就很有興趣。再加上我非常喜歡像SEAN PENN主演的公路電影《U TURN》,而《浴火之路》又正好是一齣公路電影,所以我參與了。」
一不離二,更早前,在內地的懸疑緝毒警匪劇《暗夜行者》中,馮德倫飾演緝毒的老差骨,詮釋亦正亦邪的人格特質。而在散發港味的網劇《太陽星辰》中,他則化身為一位教養良好、專業的法醫,同時又是一名深藏不露的殺人犯,展現了角色間的強烈反差。為了令角色更具說服力,化妝師刻意令他在劇中的容貌更顯老,然而,他在劇中花最多心力的並不是揣摩角色,而是彌補劇中的BUG。「我會和導演及編劇討論,遇到從三十年前穿越到來的陳偉霆,我會說些什麼,感受到什麼。這部劇具備懸疑和推理的元素,因此必須特別留心細節,令劇情更具完整性。」這些年來,他可是一位演、導、編、監多棲發展的電影人呢!
觀乎他接連的選擇,是否意味著已經厭倦了出演正氣小生和靚仔角色?「當然不會!誰會嫌棄做靚仔?」馮德倫爽朗地笑道。「自問有十年時間,我專注於做導演,近年回歸銀幕,受邀的角色自然會有所不同。」他說時一臉輕鬆豁達:「以前在《特警新人類》中,我是被招募做臥底的那個,現在在《暗夜行者》中,則變成了招募新人做臥底的那個!」
心向此道
你知道嗎?馮德倫在十幾歲時就經選角入行,參演了西片《FORBIDDEN NIGHTS》,這段經歷在他來說恍如昨日。「我當時唸的中學有DRAMA CLASS,一星期一節課。老師發現我喜歡演戲,剛好拍攝團隊來香港做CASTING,想找人飾演男主角的年少時期,就鼓勵我去試試。結果我真的被選中!我記得那時候很厲害,一天能賺到一百美元的片酬,真是相當可觀!」及後他繼續升讀大學,主修平面設計,暑假期間回港又被選上參演許鞍華執導的電影《女人四十》。「我記得副導演問我想要多少片酬,我告訴他上次是一百美元一天,他驚訝得差點掉了電話。」
1995年上映、由蕭芳芳和喬宏擔正的《女人四十》,叫座又叫好,在柏林影展、香港電影金像獎、金馬獎等頒獎典禮上摘得多個重要獎項。與當年相比,現時的香港電影業似乎已遠離了黃金時代,但神奇地,前不久又創造出《破.地獄》、《毒舌大狀》、《九龍城寨之圍城》等熱度十足的電影。馮德倫如何看待當前香港電影業的狀態呢?談到這些,他明顯收斂了笑容:「現在港產片的產量減少,我覺得整體劇本的質量都會有所提升,因為製作方更願意選擇優質的劇本來進行製作。再說,所有演員,不論名氣怎樣,都在追求好的角色。即使是當紅的明星,有時也會為了吸引的角色而願意接受較低的片酬。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誠意十足的作品往往能夠吸引他們參與。」從不讓自己閒著的馮德倫,在疫情期間亦創作了兩個劇本,等待時機成熟時再次執導。他對未來依然保持樂觀:「香港電影業的情況在去年十分嚴峻,今年相信會更甚。但這樣的情況也並非首次出現。在九十年代後期,大家也對《特警新人類》抱懷疑態度,因為這齣戲找了一班新演員,且拍攝成本高昂。但當電影上映後,大家又覺得可以找這些年輕演員演出其他電影,於是進一步推動其他作品拍攝。
一旦有一齣電影成功,例如徐克的《黃飛鴻》突然贏得轟動,捧紅了李連杰,就會引發古裝片的熱潮,吸引觀眾重新對動作片產生興趣。現在,我們其實正在期待一部能夠點燃市場的影片。」
「其實我都在找出路。如果現在這些方法都不可行,不如試下另一種模式?但我現在不確定具體會是什麼。回想當年去大陸做導演,拍攝《太極》,那時已算是一個很早的嘗試。早做總比遲做好,因為遲了就可能沒有機會,早些嘗試可搏一搏有所收穫。這意味著你一定要願意改變,否則一個浪冚過來可能就要收工。」
不用懷疑馮德倫在嘗鮮方面的衝勁。十多年前,他為大台執導短劇《老馮日記》,就突破了平素觀眾對於港劇的認知。該劇以仿美式處境喜劇的風格製作,融入了「老馮」馮德倫的日常經歷,加上受邀演員的即興演出,展現了生活的質感,荒誕好笑而不失尷尬。到了今天,《老馮日記》仍不時被網民剪輯傳播,有人讚「真心好睇」、「生活REEL始祖」、「走得很前」。
最近,他的創作領域還拓展至虛擬世界,最新搞作是涉足動漫,成為AZUKI的創作夥伴。藉著區塊鏈技術,AZUKI發行了NFT、建立元宇宙和社群,最近還推出了加密貨幣,旨在構建一個以社區共創為本、去中心化的動漫經營模式。馮德倫本身也是動漫和科技迷,因此在AZUKI成立初期已成為了支持者,並購買了他們的NFT,未來希望在創作和品牌推廣上支持AZUKI。他說:「我覺得很有趣的是,WEB3的出現令創作不再受市場地域限制,每項作品一面世就是面向全球受眾,我很相信這個領域在未來會大有發展。」
細水長流,馮德倫大概已在光影和創作世界裡闖蕩了幾十年,是他生命裡的一個重要部份。其中到底有甚麼魅力,一直牽引他心向此道?他毫不遲疑地說:「電影是一種CULTURE嘛,它的魅力在於讓人參與到文化中,這是有錢都買不到的體驗。以AZUKI為例,它代表了一種新的文化,反映了年輕一代的思維,有自己獨特的內涵。電影都是這樣。為何最近的《破.地獄》能吸引那麼多觀眾?因為它展現了香港的文化、華人的文化,尤其是其中的道教儀式。相信觀眾看這些作品的時候會有感觸,會覺得我們的文化依然存在,並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輕輕鬆鬆STEPHEN FUNG
話題一轉,我們談論衣著打扮。我從馮德倫身上看到,不變的除了那股對電影的熱情,還有那個人的穿衣風格。「我就是很愛穿HOODIE。」他指著進來攝影棚時穿著的便服示意。「我讀大學時十分流行HOODIE,從那時起就愛這樣穿,尤其是外國的冬天十分寒冷,我可以把帽笠在頭上,我平日都是這般穿搭;夏天則多是T恤配短褲。」
即使他衣著簡單,沒有人會質疑他是型男代表。對於什麼叫有型?他有自己的見解:「我的觀念稍為傳統。雖然我知道近年流行韓星的妝容、髮型和打扮,但我年輕時偏好HEAVY METAL,那些樂隊成員通常會GEL 起一大把頭髮,外觀可能稍顯柔性,但行為卻很MASCULINE。我向來喜歡男性很MASCULINE,女性很FEMININE的樣子。」不一會又說:「但我覺得有型的最大關鍵在於你是否自在,不論年齡或外表,最重要的是自信地接受自己,這樣已經算是有型了。我見過一些外國演員,雖然外表並不特別好看,但他們懂得自嘲,不會太過SERIOUS,這樣的態度我認為非常有型。」
難怪,我們平日看到他總是一派「輕輕鬆鬆STEPHEN FUNG」的處事風格。他笑道:「其實在演藝圈裡待了一段時間後,你會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在你控制之內的。反而,當你RELAX,不再過度專注於某些事情時,可能會表現得更好。」他提到羅拔迪尼路主演的電影《THE FAN》,其中有一段講述他和明星棒球員一起打棒球,他問對方,為什麼沒見一段時間,球反而打得更好?對方回答說:「I JUST STOPPED CARING, MAN。」
「有時候如果你不那麼在乎,反而會做得更好。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思考同一件事情,自然會過於緊張。所以,當你問我對事業前景的看法,我覺得真的不用想太多。我也真的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這正是其中的樂趣所在。」——這般心態,不正與「知天命」的智慧不謀而合嗎?
Text:Iris Ip
Photo:Simon C.
Styling:Ben Wong assisted by Elaine Kwok
Hair:Alex Leung
Makeup:PuiPui FC
Wardrobe:Loro Piana SS25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