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寫真祭 

世界上有很多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和藝術節,可能是因為那裡的風光、空間、節目、氛圍和人。

KG京都國際寫真祭/KP京都國際音樂祭雖然今屆已經完結,不過,希望這篇遊記可以帶你飛越穿越時空。如果未來有機會,也懇請你考慮和計劃一下。

策展人夫婦YUSUKE NAKANISHI和LUCILLE REYBOZ,在過去十二年的四、五月,把京都變成一個與當代思想、藝術世界更緊貼的古都。多謝老友WING SHYA在六年前,把他的好朋友和這個心血結晶介紹給我。2019年的KG,KEY VISUAL是坂本龍一的一張舊唱片《BEAUTY》(1989)的封面照,單色相片是蘇格蘭攝影師ALBERT WATSON的作品,美得令人感動,既感性也性感,那年的京都到處都可以見到,極度震撼和難忘。而且,在音樂探索的精神和維度,沖繩民樂、西非塞內加爾跨界巨星YOUSSOU N’DOUR等音樂人的參與,也是一張TIMELESS和BOUNDLESS的超時空經典。

2020年,COVID疫情打擊全世界,因此等了兩年,2023年恢復開關之後,如果可以的話,都十分珍惜每一次的機會。過去也有在《號外》分享過一些見聞和學習。人類天天都面對不同的難題,日日新鮮,當中有很多可能也是源於人和自己本身,因此有機會學習UN-LEARN和RE-LEARN,也是很享受的過程和旅程。

WhatsApp Image 2025-07-25 at 5.10.28 PM (1).jpeg

HUMANITY

2025年的主題是HUMANITY。

人性、人道、人文等擁有遼闊的光譜。從逆向思維出發,AI人工智能的題材和反省,又會有什麼呢?活在當今的世界,實在有很多地方和方向都值得我們再次思考。

KG的一大特色,十多個大大小小展場,再加上十數個衞星項目KG+,遍佈京都,大部份都可以步行漫遊。大的場地包括二条城、廟博物館、前京都新聞印刷廠地庫、京都車站(總站出口外牆及頂樓廣場/行人天橋等)。其他中小型的也有很多有趣的空間,京都百年古屋INFORMATION MACHIYA是大本營之一,前身為川崎家住宅的八竹庵,進入前先脫鞋,然後在竹蓆地上慢慢參觀兩層多個小空間。

美籍巴勒斯坦裔的攝影師ADAM ROUHANA以生活化的鏡頭,把巴人的生活日常記下。場景設計師巧妙地在傳統日式建築加入一些中東元素,讓想像空間更豐富和立體。 當加沙戰場仍在生靈塗炭,相展背後的重要訊息,當然就是和平!

WhatsApp Image 2025-07-25 at 5.10.28 PM (8).jpeg另外一個戶外展覽空間,需要穿上大會的拖鞋,幾個幾個行出去庭園,探索這個結合日光和雕塑的體驗式作品。

《木漏日(KOMOREBI)》是西班牙藝術家INMA BARRERO的裝置作品。WIM WENDERS前年的大熱電影《PERFECT DAYS》是其中一大啓發,正是這種樹木之間的陽光,微妙變化,可能你和我也會愛上拍攝這種照片。 

當我一路行向花園小屋,四月尾早上和暖的日照加上乾爽的微風令樹枝在輕輕舞動,雕塑作品和預設的環境音樂,像風鈴也像SINGING BOWLS,溫柔地按摩心靈,神奇地治癒。

慶幸WEEKDAY的早晨比較清閑,在沒有人排隊等拖鞋之下,我繼續拍攝KOMOREBI,還有一些地上的樹葉和水,大概也有十多二十分鐘,真正的慢活。

WhatsApp Image 2025-07-25 at 5.10.28 PM (5).jpegMACHIYA的室內空間,還有一個榻榻米閱讀室,過去十二屆KG的場刊大部份都有,包括新出版的精選特刊,並且讓人自由看。另外一邊,放了一些主題較為沉重的書籍,今年是廣島原爆八十周年,所以這些書跟樓上的相展,有著共通的冀望:和平。

不經不覺,流連了半個早上,看到想到很多事情,也遇上香港來的攝影師朋友,他/她們也是樂迷和電台聽眾,他鄉遇鄉里,感覺多麼的窩心。

下一站仍有很多地方,另外一個大會中心位置在鴨川和高瀨川附近的TIME’S BUILDING,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於1984年落成的美妙空間。古都內一座三數層高的粗獷主義小樓毗鄰小溪,表演者更試過在淺水區內演唱及起舞。其他樓層有展覽、票房/紀念品、圖書館、POP UP VINYL DJ BOOTH/BAR/HAND-POUR COFFEE KISSA,還有復辦的KYOTO PHOTOBOOK FAIR。 

數十個小書檔,大部份來自日本,也有歐美亞,亦有兩岸三地,遇上了幾乎唯一的香港朋友劉奕東(ALEX)及夥伴,我們當然馬上相認、打卡及傾偈。特別的孔版印刷(RISOGRAPH,以京都金閣寺為主題,「不滅」十分精巧,自然要支持支持!

在附近的另一個日本小出版社,也找到一本線裝的京都攝影書,竹田武史的《A KYOTO PANORAMA》很精緻也不貴。另外,今次展覽的其中一位來自福崗的攝影師甲斐啓二郎也在場,簽名書《ASHES TO ASHES》很珍貴,記載了他在2023年COVID後復辦的千年歷史火 之祭(TOBA FIRE FESTIVAL),作品富有日本民間生活的熱度,之後我們也輕輕由他的新書名字,談到DAVID BOWIE於1980年推出的同名歌曲。 

WhatsApp Image 2025-07-25 at 5.10.28 PM (2).jpeg搜集了一些精美精心的攝影書籍後,聽過DJ的黑膠唱片LIVE SET和喝過一些美味咖啡和SAKE,亦看過英國的MARTIN PARR諷刺當代旅遊及純消費主義的相展,聯想到藝術和人文精神的互動關係,也是KG一直的策展方向。衝擊思想的作品很多,法國藝術家JR在印刷廠地庫的《THE CHRONICLES OF KYOTO》,結集五百位京都市民/素人,身穿生活或職業的服裝,結集成非常有趣多樣的故事、展示!

這是他繼美國、古巴等地之後的作品,而且超級配合HUMANITY主題,因為藝術源於生活,人民生活的真實面貌,就是最自然的素材。

來自象牙海岸的LAETITIA KY,初看似只是髮型師/模特兒/KOL,其實她的內涵是向很多依然存在的不人道、非人性的性別歧視,甚至身體侵害等不公義,以HAIR ART來作出控訴和討論。強大的感染力,可以來自一個髮式、 IG POST/STORY和背後的信念!

WhatsApp Image 2025-07-25 at 5.10.28 PM (7).jpeg下雨的午後,鄰近京都塔的偌大東本願寺,有點凄美,有點哀愁,因為這位愛爾蘭藝術家EAMONN DOYLE的作品是關於哀悼與追思以及治癒。他的精裝版書+黑/白膠唱片,可以回家後一邊重溫裝置的音樂配樂,一邊重溫他的照片。 

今次逗留最長時間的一個展場,應該是兩足院(RYOSOKUIN ZEN TEMPLE)。接近兩小時下大雨的周一早上,真正的沉浸於法國藝術家ERIC POITEVIN的作品《兩忘── THE SPACE BETWEEN》。兩忘於兩足院古廟內外空間、山林湖水、風聲雨水,關於自然、人生、 無常、生死、兩極、豁達、自在⋯⋯ 

WhatsApp Image 2025-07-25 at 5.10.28 PM (15).jpeg那刻,想起去年(2024)秋天,終於有機會在山口縣參觀坂本龍一的裝置作品《FOREST SYMPHONY》(2013),當時也留下兩個多小時,細味每一種觸覺和感悟。回想過去十多年,世上、身邊的變動,家人摯友的離去,無可避免的感觸之後,EMO一番之後,心靈的確放鬆了一些。 

WhatsApp Image 2025-07-25 at 5.10.28 PM (17).jpeg今次在京都KG/KP亦然,遇到這麼多滿溢熱情和啓思的作品和人,無論對HUMANITY、LIFE、ART、PHOTOGRAPHY、MUSIC、COFFEE、VINYLS⋯⋯學習、享受、漫遊、慢活⋯⋯ 

下次希望你也會到此一遊,說不定我們會在路上巧遇,可能在唱片店,喫茶室,KG/KP的各個空間。我的下一個願望和夢想,是可以在下年FESTIVAL期間打黑膠唱片, 甚至有自己的TRAVELOGUE PHOTOBOOK參與,發發白日夢FF一下,WHY NOT?!

Text & Photo:黃志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