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亨的作品聚焦與屏幕相關的主題,不論作品是關於社會事件、個人體驗還是視覺效果,屏幕都是當中主要元素。譬如,自2017 年起創作「SCREENSLAVER(*)」系列是專門影屏幕的,拓展數碼屏幕對照類比(ANALOG)攝影的各種實驗,揭示現代人的認知及觀看體驗如何被日常生活的屏幕——電視機、手機、電腦、廣告等等塑造。在最新個展「眼前」中,百亨並置機器與人類視角,是次展覽亦是錄映太奇媒體考古計劃的首篇章。

WhatsApp Image 2025-08-19 at 5.06.14 PM (24).jpeg

從SCREENSLAVER到SITE SEEING

在這個計劃中,百亨由錄映太奇(VIDEOTAGE)的場地入手。觀乎錄映太奇與牛棚藝術村的自身歷史,在香港藝術史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藝術村所在地的前身是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於2001年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本地藝術創作家做工作室,慢慢演變成牛棚藝術村。他從錄映太奇的儲物室找到過時的媒體設備,包括好幾部CRT電視、VHS攝錄機、DV機、閉路電視等等。原以為會找到的16MM菲林攝影機、超8菲林攝影機、菲林放映機以及轉盤幻燈片統統沒有。場地本身是展覽的基礎及定調,實時鏡頭的想法隨之而來。百亨把輸入及輸出設備分隔,有些放在當眼位置,有些則相當隱蔽,變相鼓勵觀者遊走展場,觀察鏡頭所映照的位置到底是對焦空間哪個部份。有些鏡頭對焦一些無人經過、帶有偏啡偏紅銅鐵的角落,實在有點像靜物畫。百亨運用實時鏡頭的創作令人想起白南準、久保田成子、小野洋子等錄像藝術先驅以電視作為創作媒介的作品,尤其是小野洋子的《SKY TV》,在電視機的屏幕映照天空即時影像。

WhatsApp Image 2025-08-19 at 5.06.14 PM (17).jpeg展覽「眼前」的英文名稱是「SITE SEEING」,一貫百亨喜歡食字的作風(「SCREENSLAVER(*)」系列取自SCREENSAVER),而SITE SEEING,就是取自SIGHT SEEING。除了令人回心微笑的幽默感外,名字倒是有多種恰到好處的涵義。SIGHT SEEING本身就有觀光、遊覽的意思。「眼前」的其一目的就是希望觀者遊覽錄映太奇的空間。SITE指是錄映太奇的場地,強調在地性,而SEEING就是看見。《複眼》關於看見與被看見。「我一開始是從十二蚊店見到假的CCTV,裡面只有一盞紅燈,並沒有監視功能。假CCTV的CONCEPT很是有趣。因為閉路電視理應是放在人們看不見的位置,而假CCTV偏偏要讓人見到,強調其存在,以作威嚇作用。」《複眼》取自假CCTV的CONCEPT,由多個假CCTV以及一個真正的CCTV組成的球狀,如同一個巨型眼球在觀看展場。

WhatsApp Image 2025-08-19 at 5.06.14 PM (18).jpeg

形式取代內容

《發光體》一組四件,畫面是藝術家製作的定格動畫作品。百亨對著熒幕影了無數張照片,內容不一,較抽象的顏色、新聞、日常照片包攬在內,他重整了照片的次序,創作成定格動畫,且內容不是線性的,其模糊化的處理令觀者可以隨意進入、詮譯畫面。

2024年初,百亨開始運用攝影的方法,沿著定格動畫的基礎,自學製作動畫,「我覺得動畫的節奏比較可以掌握。反而,影像的節奏只能減速和加速,無法重整影像的次序,有其一定的規律。定格動畫就是比較自由,所花的製作時間亦是比較多。」一開始,他做了十多秒,延長至現時的2分40秒。不計拍攝,十多秒的定格動畫大約需要十多小時的剪輯工作。「我很喜歡定格動畫這般的創作方式,困難是抽象的動畫難以呈現。若然在大螢幕呈現的話,由於畫面閃爍速度之光,可能會太INTENSE。香港也沒有太多藝術家做抽象動畫,其中一位是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MAX HATTLER。」百亨自2018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目前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修讀藝術碩士,一邊處理學業、創作,一邊繼續接攝影及錄像案子。

WhatsApp Image 2025-08-19 at 5.06.14 PM (19).jpegWhatsApp Image 2025-08-19 at 5.06.14 PM (20).jpeg他續說:「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用電話影熒幕?照片會出現一條條的線,亦是一些失誤。」《發光體》就是以此線為基準,以失誤(頻閃)構造新的畫面,重塑視覺經驗。」百亨所說的「線」是我們俗稱的「水波紋」,由於拍攝的快門頻率高於顯示器刷新的頻率,因而產生。我們透過肉眼看見的《發光體》,其實是由一張張圖片刷新而成的,道理如同走馬燈。「我希望觀者注意到的不單單是內容本身,而是留意到盛載著內容的媒介,譬如電視機及當中光點。《發光體》的主角是其形式,由形式取代內容。」相對於LED 電視的連續光,較少出現頻閃的設備,百亨運用CRT 電視的創作總是帶點舊時代的情懷。「2010年代以前,我的家仍然在用這類『牛龜』電視,但當時只會著重內容,即是當我看電視,很純粹就是看內容,睇TVB等等,影相就是為了記錄生活。但當我現時REVISIT 那些科技設備,便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理解。所謂的懷舊,好像是從從前的物品重新發現新的東西。」

Text:Samwai Lam

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